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劳力不劳心的意思(劳心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用心、用力!)

劳心劳力与使民不饥

劳力不劳心的意思(劳心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用心、用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提出的思想观念,语出《孟子•滕文公上》:“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段话是孟子为驳斥陈相转述许行的“贤者与民并耕”的观点才讲的。

劳力不劳心的意思(劳心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用心、用力!)

意思是,既然是这样的道理,那么治理天下的事就能一边耕种一边来做的吗?有官吏们的事,有小民们的事。再说一个人身上所需的用品,要靠各种工匠来替他制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作而后使用,就会导致天下的人都疲于奔走。所以说,有些人动用心思,有些人动用体力。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劳力不劳心的意思(劳心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用心、用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由于其中体现了一种治与被治的等级观念而遭到人们的批评。其实,孟子这句话的本身含义是指,社会上人们由于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不同而有所分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强调的是“劳心”与“劳力”的职业之分,而不是强调“治人”与“治于人”的等级之分。

劳力不劳心的意思(劳心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用心、用力!)

“使民不饥不寒”,是孟子的“仁政”理想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孟子•梁惠王上》有言:“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的观点是,如果能够做到使人民免于饥寒之苦,而同时申之以孝悌之义,进行良好的道德教化,如果这个国家还不称王于天下,真是不可能的事情。

劳力不劳心的意思(劳心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用心、用力!)

“使民不饥不寒”,现在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低级的发展标准。在孟子所生活的时代,农业生产力非常低下,加之频发的战乱,对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破坏相当严重。能够做到使一个国家的人民不饥不寒,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黎民不饥不寒”是“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基础,用现代的话来讲,孟子所阐述的政治理想,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这是一个国家实现富强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劳心劳力与使民不饥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