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为什么给出好的建议很重要(建议的原因)

为什么随便给建议会起反作用?

01

最近突然琢磨明白一件事——为什么“挑毛病”、“给建议”的方式经常不好用,甚至会带来反作用?

以前我是做儿童教育的嘛,我发现如果有人指出孩子什么事做得不对或者不够好,孩子们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没有,那是因为……”。

“你这句歌词唱错了,应该是……” “没有,那是我故意的”

“你刚刚忘了关房间的灯” “没有,那是因为我还要进房间”

……

这种近乎本能的否认、抵触,同时因为否认而捍卫自己的选择,其实成人也特别常见,只是说辞没有那么稚嫩,会用更多不同的方式来应对。

但是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是源于一种特别的情绪——羞耻感。

02

在什么场景下我们会产生羞耻感呢?

可能第一反应会想到,在自己做错事的时候。

但是同样的场景下做错事,如果只有自己,跟这个场景里有别人,感觉是不是有差别?

如果是发现自己犯错,比如忘记检查文章,发出去之后才发现有错别字,这一刻的情绪会更接近于「内疚」或「后悔」。

但如果是忘记检查文章,然后被别人指出来有错别字了,这时就会有更强的「羞耻感」。

也就是说,羞耻感产生的关键,是「犯错被看见了」,哪怕这个错无伤大雅。

甚至有时候,也没有犯什么错,光是被注视,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羞耻感出现,比如上台领奖,明明是好事都会因为被台下几百道目光盯着,想要赶紧下台找个地方躲起来。

所以羞耻感还会因为「他人的审视」而出现和放大。

就像是穿了破洞的袜子,本来没太大感觉的,直到聚餐要吃日料,脱鞋子的瞬间,羞耻感就会袭来。

而教育和管理的很多场景下,被指出错误,就像是有人指着自己破洞的袜子笑,这会让人产生很多自动化的情绪反应,想要赶紧摆脱产生的羞耻感。

03

如果不挑错,只是提建议呢?

可能会稍微好一点点,但也就只是一点点,毕竟提建议这个行为本身,就隐含了“你做得不够好”的潜台词。

特别是在对方没有主动邀请的情况下,以及不了解对方期望、目标的情况下,鲁莽地提建议,就相当于无形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我比你懂“、“我看到了你没看到的问题”、“我来教教你怎么做才是对的”、“你不懂更好的方法”……

这样的信息,同样会唤起对方的羞耻感,引发对方的情绪反应。

事实上,对方目前选择的方式,可能正是他权衡了多方面的利弊,尝试了各种无效的方法之后,最终选择的方案,哪怕它看起来不是那么完美。

所以我一直很喜欢黄执中的这句话:“你眼中的问题,可能是别人的解决方案。”

04

按照前面的叙述,感觉好像「羞耻感」不是什么好东西,会阻碍人们接受建议,减缓人们改变的速度。

但稍微琢磨又会发现,完全没有它也不行,完全不管其他人的看法,那就会成为大家常说的“无耻”。

所以,还是那个永恒的问题——要把控在什么样的度才合适?或者说,要怎么应对它才比较合适?

对于被自己的羞耻感所困扰的人来说,最好的方式大概就是「先允许,再直面」。

先允许,就是了解羞耻感具体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它的使命,明白它对自己的意义,也就不会急着避开它、消除它。

在进化心理学的视角看,逃避外界的眼光,是演化保留的本能,毕竟在远古时代,被注视就意味着我们有可能成为其他野兽的猎物。

所以演化出来的默认应对方案,就是尽量躲避审视。

在文化的视角看,东亚文化特别是咱们国家的文化,会让我们对自身的感受、认知,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他人看法所影响。很容易形成一种自动化认知,头脑里会有一个挑剔的审查者,给自己挑毛病。

所以我们会更容易感受到“社死”,也就是“社会性死亡”这种感觉。

这些都是基因层面,社会潜意识层面的影响,相当于底层系统自动运行的部分,不是我们能直接操控改变的。

换句话说,它是很正常的反应,咱们可以接受它的存在,允许它的存在。

05

接受和允许,不代表就什么事都不做了。

前面也提到,会引发羞耻感的提建议,是在没有主动邀请的情况下产生的,反过来说,如果主动邀请别人来提建议,那羞耻感就不容易出来作威作福了。

当然,这背后是对那些容易引发羞耻感的地方,提前直面过的结果。

我的老东家有一种“吊打文化”,就是鼓励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指出各自方案、产品里可以提升的地方,帮助彼此更快地成长,更好地迭代产品。

这就是一种利用环境和文化带来的力量,帮助大家先直面自己可能会犯的错,或是有可能提升的地方。

在团队里,彼此是清楚这个方案或产品想要实现的效果的,也就是对于预期和目标是有共识的,这就建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前提。

在提建议的过程中,也是很有建设性的,不是“哈哈,我又挑出一个你的错误了”,而是“这个地方可能会阻碍目标的实现”。

当你要去获得大家反馈之前,自己也会先自我审视一番,把一些问题提前解决了,并且也会做好准备,自己是去“收礼物”,而不是去“被批斗”。

有时候,你还会对于某个地方可能存在的漏洞被大家确认而感到开心,毕竟这可以更确定地往目标迈进一步。

有些引发羞耻感的事情比较日常,不用这么正儿八经地“吊打”,那就可以自己主动自嘲一下,就像是吃日料的时候抬起脚,主动把自己袜子的破洞变成一个梗。

06

看到这,相信对于习惯于用“挑毛病”、“提建议”的方式来沟通的伙伴,也能感受到为什么这种方式时不时就会失灵了。

也希望会因为别人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时感到羞耻的伙伴,能够对自己多一分接纳,也多一分直面的力量。

慢慢地你可能会发现,当你不再排斥羞耻感,不再躲避别人的目光时,一种叫做“自豪”的情绪会告诉你:无论别人怎么看你,你都可以坦然地活着。

07

对了,如果你看到我穿了破洞的袜子,不要随便指出来,你眼中的问题(破洞),可能是我的(省钱)解决方案……

为什么给出好的建议很重要(建议的原因)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为什么随便给建议会起反作用?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