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过年各回各家过年(过年各回各家怎么说)

过年嘛,各回各家最爽

这篇文章是我在回自己老家的高铁上写的,同一时间,大美也在高铁上,回他自己父母的家。

我们两人婚后大多数春节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偶尔我跟他回一次贵州,他跟我回一次甘肃,再偶尔,我们一起呆在武汉的小家里过年。

结婚多年,我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矛盾,如果有,大约因为处理方式是他干他的,我干我的,也就化解于无形了。

都说夫妻之间需要磨合,但回顾了一下我们的婚姻,好像没经历过什么磨合。

一个白羊一个天蝎,如果非要磨合才能在一起,估计这辈子都磨不好。白羊炸天蝎阴,怎么磨合都得有人疼,不如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虽然表面看上去没有那么亲密,但实际上夫妻只要没矛盾,自然就越过越亲。

过年各回各家过年(过年各回各家怎么说)

谁会不喜欢在他面前能轻轻松松做自己的伴侣呢?越是人到中年,对于轻松的执念越深,越无法容忍去跟那些让自己紧张、不安、窘迫的人在一起,朋友如此,夫妻更是如此。

过年各回各家过年(过年各回各家怎么说)

当然很多人也会质疑我们的这种生活方式,觉得团圆是传统,我们打破了传统。

其实我觉得很多中国的传统都是以牺牲女性利益为基础。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保留着初五之前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的习俗,也就是说,女人无论多想自己的家,还是要在老公的家里过春节。

我去年还遇到过一件离大谱的事儿。一个朋友离婚以后,父母坚决不允许她在初三之前回家,理由是即使她离婚了,还是嫁出去的女儿,所以她只好一个人呆在武汉过年。

从传统来说,过年一起回家,特指回丈夫的家。新女性一来,就在扭转这个传统,但转弯的幅度太大,夫妻之间的矛盾也多。

虽然我自认为是妥妥的独立女性,但在转弯方面属于保守型,与任何主义相比,我都更看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舒适。

既然婚姻本身就反人性,那么大家在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枪口抬高一寸,多尊重一点人性,可以让这个制度没那么令人生畏甚至生厌。

过年各回各家过年(过年各回各家怎么说)

在过年回家这个问题上的人性就是,血浓于水,各人看着各人的爹妈舒坦,各人觉得各人的家乡美。

属于故乡的记忆是很难通过爱情移植的。比如我每次回老家,落地一定要吃兰州牛肉拉面,甘肃凉皮,我家大美就觉得牛肉拉面全国都有,跟沙县小吃一样,他吃不出区别,但我可以。凉皮他更是不沾,我离家在外,最想的就是这一口。

一个浙江姑娘找了山东丈夫,回丈夫老家过年,早晨一大家子排长队去吃糁汤,她喝两口就不喝了,觉得不好吃。公婆很不高兴,说这媳妇娇气,嫌弃山东的伙食。

其实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生、成长所培养出的对于故乡的感情,是没办法通过爱情传染与转移的。

过年各回各家过年(过年各回各家怎么说)

再说父母感情这个问题。

大多数人当然都觉得自己家的父母顺眼,无论身上有多少缺点都亲切。跟父母在一起也比跟公婆在一起自由,互相说点重话都不往心里去。

自己爹妈的坏习惯,叹口气也就忍过去了,如果是公公婆婆,这气叹不出来,也忍不下去。

这不叫双标,就是人性。

人性在骨子里就是“宽己严他”,有感情的时候什么都好说,对没感情却非要在一起的人,百般挑剔纯属正常。

像我们这些离家在外的人,春节回去见见爹妈,格外觉得亲切。这时候,剥夺任何一方探视自己爹妈的权利都是残忍的,你家呆三天、我家呆三天,离得近还行,离得远可真是劳民伤财。

这时候,“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绝对是科学解。孩子自由选择,或者今年春节跟爸,明年春节跟妈。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是觉得小家庭偶尔也要来点“分离痛”。小别才能胜新婚,天天团圆天天烦,倒不如放手制造一点分开又相聚的情趣,拉开距离看见对方的好。

当然我也一直挺感谢公婆。他们对我没有特别的强求。这份不强求,相信也是大美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他每年过年回家都带父母在附近吃吃喝喝、到处旅游,把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爬山还跟妈妈牵着手,相信我婆婆应该觉得非常幸福。

我是特别乐得看到别人幸福的人,他们过得幸福了,我就能享受到他们的情绪价值,这种坐享其成的感觉真爽。

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非要倡导某种生活方式。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写作者最主要的功能更不是评判,那是法官的事儿,写作者的职责是展示更多的可能性。

了解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不仅是个人见识的一部分,也会让每个人的选择变得松弛、容易,因为你不再局限于统一的评判标准,所以离自由与自我都更近一点。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过年嘛,各回各家最爽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