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不争是大智慧(不争是最大的智慧)

《道德经》: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屑于争,却没有人争得过他

一个人越厉害,看起来就会越普通。

一个人有了能力之后,想要炫耀,锋芒毕露,让众人羡慕、崇拜自己,是本能。

然而,一个人能够克制本能,本来有能力,却表现得很普通,才是真正厉害的人。

我们往往会把精明当成一种本事。精明的人,利益当前,寸步不让。不但属于自己的利益,他们不会舍给别人,甚至他们还会采取手段去夺取本来属于别人的利益。

不争是大智慧(不争是最大的智慧)

他们看似精明,却轻则让人害怕远离,重则让人心生怨恨,并不是真正的聪明

真正的大智者,他们看似普通,虽然没有精明的名声,却能受到众人的喜欢与尊重。

他们虽然不去争取利益,但是利益却从来不会绕过他们。他们得到了利益,众人不但不会埋怨,反而会很情愿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不是获得了多少的利益。而是令与之相处的人,只要与之相处的时间一长,就会自然而然生出敬意。

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成功。

不争是大智慧(不争是最大的智慧)

智者不争名

名,是实的副产品。一个人,如果只是追求名声,却不致力于实际,那么,名声便不会长久。

纸里包不住烛火,自古皆然

名声既可以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同时,也可以令我们为名声所羁绊。

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如果名声并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那么,我们便会被名声所负累。

有了什么样子的名声,就需要做符合名声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实力撑得起这名声,时间久了,便会被名声拖垮。

人人都在追求好的名声,却不知道,纵使是好的名声,也会伤害到自己

不争是大智慧(不争是最大的智慧)

智者,不会追求不属于自己的名声。纵使是这名声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特殊情况下,他们也会逃避这名声。

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就是说,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表现出有智慧;在国家昏暗的时候,就表现出愚昧的样子。

他的智慧可以比得上,他能够装傻的这份智慧,是难以比得上的。

这便是“愚不可及”的由来。

可惜如今却成了贬义词。

所以,智者,不会盲目争名,甚至还会自污以保全自己。

不争是大智慧(不争是最大的智慧)

智者不争利

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益,是人性的试金石。再没有比利益更能试探出人性的利器了。

在利益面前,故交可化仇敌,亲人可化为陌路,往日的敌人,可化为亲密无间的亲人。

反过来说,利益既然可以考验人性,同时,也是我们修炼心灵的磨刀石。

当我们面对利益,心中的情义、道义有所动摇的时候,说明我们的修行还不够。

智者不争利,因为他们明白,利益不是争来的,而是修来的

不争是大智慧(不争是最大的智慧)

一个人越是利欲熏心,就越是难以达到富足的状态,即使他们有一天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也会因为他们不以其道得之,而迅速失去。

智者不与人争利,他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只管遵循道义处事,只管以善待人

结果,他们虽然没有争取,但是利益自然就如同水流一般,流到了他们那里。

智者,如同大海一般,他们没有逼迫百川流向自己,他们只管处下,只管包容,结果,百川都欢欣地归入他。

利益,靠的是通过修行来获得。只要自己的品行、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利益不争取自来。强行争取来的利益,可能不是利益,反而可能是祸患。

不争是大智慧(不争是最大的智慧)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一个人最大的争,就是不争。

在《天道》里,韩楚风想得总裁之位,却选择不争,踏踏实实做事。

结果,争的人,都出局了。不争的人,却获得了众人的认可,获得了总裁之位。

事物的特性,是阴阳互生的

爱可以助人,也可以害人;夸奖可以激励人,却还有捧杀一说;舍是失去,在一些情况下,却可以通过舍来得到;不争看似是消极的放弃,在某些情况下,却可能是大争。

智者,不会一味地争。不争,才是他们最高明的手段。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道德经》: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屑于争,却没有人争得过他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