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摄摩腾和竺法兰有没有经过宜阳(摄摩腾和竺法兰哪个好)

摄摩腾和竺法兰

一、佛陀应世

公元前1027年,中国正处于周朝时期,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初八那天,江河泉池,忽然水大涨,井水都溢出来了。宫殿、房舍、山川、大地,都震动起来。那天晚上的夜空有五色光气,照射贯穿太微星座。整个西方天空全是青红色。

周昭王问太史苏由:“这是什么祥瑞之象呢?”

苏由用《易经》来占卦,占到乾卦九五“飞龙在天”。于是对答说:“西方有位大圣人出世,所以显现出这等祥瑞。”

周昭王又问:“对天下将会有什么影响呢?”

苏由回答说:“目前没有什么影响。这个圣人传一种教法,一千年后他的教法将会传到中国来。”

周昭王命人将这件事刻在石碑上,埋在王城南郊天祠,以待后世校验。

当此之时,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古印度迦毗[pí]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蓝毗尼。

公元前948年,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的早晨,突然狂风大作,引起房舍损毁、树木被折断,山川大地都发生了震动。午后,天色阴暗,乌云密布,西方天空出现十二道白虹,南北方向贯穿,整夜不消失。

周穆王问太史扈[hù]多:“这是什么征兆啊?”

扈多对答说:“西方有位大圣人灭度,衰败之相表现出来了。”

周穆王非常高兴,说道:“我常常害怕他,今天已经灭度了,我不用再担心了。”

当此之时,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拘尸那迦国(今印度卡西亚)示现涅槃[pán]。

二、明帝感梦

公元64年,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夜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人,颈上有一圈白光,从空中飞来,在宫殿外飞行,最后落到殿庭之前。梦醒后,汉明帝回忆起见到金人的情景,心里十分愉快。

第二天,汉明帝召集群臣,问询此梦的吉凶祸福。知识渊博的太学大臣傅毅回答说:“我曾见《周书异记》记载,周昭王时,天地间呈现了许多祥瑞,周太史苏由占卜后说,西方有圣人出世,其教法将在千年后传到我国。圣人身长一丈六尺,遍体金色,人们称其为“佛”。陛下梦中所见的金人,或许就是佛吧!”

博士王遵接着说:“按《周书异记》记载的年代推算,一千年后正是现在。陛下梦见的,想必是佛无疑。”

汉明帝认为他们说得很对,因此,派遣郎中蔡愔[yīn]博士及弟子秦景等人,前往天竺(印度)寻访佛法。

三、大法东来

蔡愔、秦景、王遵等带着十多个人一路向西寻访,在西域的大月[ròu]氏[zhī]国(古代阿富汗),遇到了来自天竺(印度)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摄摩腾和竺法兰都是中印度人,是当时精通佛法的著名高僧。于是,蔡愔等人恳请摄摩腾和竺法兰到中国弘扬佛法。摄摩腾和竺法兰都有志于到东方大国弘扬佛法。

公元67年,摄摩腾和竺法兰与蔡愔等人一起,带着佛经和佛像舍利,佛经和佛像舍利由一匹白马驮着,来到东汉的都城洛阳。从此,开启了佛法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

摄摩腾和竺法兰到洛阳后,向汉明帝献上了佛经和佛像,汉明帝看到佛像,正是和自己梦中的金人一样,于是告诉二位尊者曾经梦见金人的往事。摄摩腾和竺法兰都说:这是如来嘱咐陛下开阐佛法,使佛法在中国得到弘扬。

明帝听后十分高兴,下令把佛像安放在南宫清凉台供养,佛经则收藏在皇宫内专门藏书的兰台石室里,两位尊者居住在招待外国人的鸿胪[lú]寺中。

公元68年,汉明帝命人在洛阳城西的雍门外建造精舍,作为两位高僧居住、译经的场所。精舍建成后,以二位尊者暂住的“鸿胪寺”的“寺”字称之,并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这就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寺院。

摄摩腾和竺法兰一起合译了《四十二章经》。公元73年,摄摩腾在洛阳白马寺圆寂。其后竺法兰又译出了《十地段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佛本行经》等经。竺法兰后来也在白马寺圆寂,世寿六十余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竺法兰后来翻译的四部经都遗失不传了,只有《四十二章经》流传于世。这就是中国第一部佛教经典。

四、舍利显瑞

有一天,汉明帝来到白马寺,问摄摩腾和竺法兰:如来为何不在中国出世呢?

二位尊者回答说:如来出世会与时机相应,与因缘感应。当时印度群灵并集,人们的根器成熟,而那时汉地众生时机不到、根器不熟,因此佛陀没有在汉地应世。佛法所到之处,有迟有早,都随缘而现。一旦时机成熟,自会有圣人前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

明帝又问:汉地难道就没有圣人居住而度化众生吗?

二位尊者回答说:汉地有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是文殊菩萨居住之地,有一万多常随众,度化无量的天龙鬼神,但是没有持戒和定力的人是看不到的。

二位尊者见寺东常发异光,问明帝:白马寺东是什么馆?明帝答:过去有一土丘,不知什么时候就有了,夜晚常常出现奇异的光。人们称为圣人之墓,常常在此祭祀,可能是洛阳河神。

摄摩腾和竺法兰看后,说:印度典籍记载,印度阿育王收藏了八万四千如来舍利,建成了八万四千舍利塔,分发天下。现在中国境内有十九处,这就是其中之一。

明帝大惊,立即前往祭拜。忽然有圆光出现在土丘上,明帝及二位尊者的身形都显示在圆光中,周边的侍卫山呼万岁。

明帝高兴地说:不遇到二位大士,还不知道如来一直在保佑着我国。于是命人在土丘上建九层塔,高二百尺,由摄摩腾和竺法兰管理。这就是白马寺的齐云塔。

第二年,圆光又出现在土丘上,还从塔顶出现金色的手,一尺多长,如琉璃一般,散发出郁然的香气。汉明帝又前往瞻仰祭拜。圆光随着人步行旋绕,持续了几个钟头才消失。

五、烈火真经

公元68年,摄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了五台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之地,两位高僧就想在此建寺,于是奏知汉明帝。明帝准奏。

寺院落成后,因五台山形似印度灵鹫山,故命名为灵鹫寺。汉明帝为了表示信佛,加上“大孚”(即弘信的意思)两字,命名为“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

自此,五台山即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五台山原是道士们居住的地方,佛法传播至此,便引起了道士们的不满。明帝对佛教的支持和扶植,也使一些王公大臣开始信仰佛教,这也导致了国内道教道士们的嫉恨。五台山道士白鹿联合五岳道士褚[chǔ ]善信等,一同谋划奏请明帝用焚经的方法,来验证佛经的真伪。

公元71年正月,以五岳道士褚善信为首的道士们,上书明帝,奏请以焚烧经典的方式,来辨明佛教与道教经典的真伪。明帝表示同意。

正月十五日,明帝带领朝臣及佛道众人都来到白马寺,寺前设东西二个坛场。道士们将道教经典置于东坛,摄摩腾等将佛经佛舍利置于西坛。道士们斋祭后,以火烧经典,道教经典化为灰烬。焚烧佛经像时,佛舍利放出光明,在空中象伞盖一样,护住佛经舍利,佛经也放光芒,烈火之后,完好如初。

摄摩腾尊者踊身虚空中,现十八种神变。竺法兰尊者说偈曰:“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池无巨海纳,丘无嵩岳荣。法云垂法界,法雨润群萌。显通希有事,处处化群生。

当时,见到这种情形,吕通惠等六百多位道士弃道为僧。洛阳城内外的王公大臣,学者名流及民众共计一千多人,皈依了佛教。

从此,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开始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摄摩腾和竺法兰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