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肠道有息肉的大便图片

肠道长息肉,上厕所时会有4个提示,不妨早了解,肠道有息肉拉出来的大便是怎么样的

根据有关研究显示,我国排名前10的恶性肿瘤疾病当中,有5个和肠道有关,所以肠道疾病对国民的身体素质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特别是最近几年,肠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普通人在肠镜检查时检出肠息肉的概率甚至超过了1/3,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容易诱发消化道梗阻等并发症。

肠息肉是指病变的肠道黏膜局部突出,呈现一种肉芽状、蘑菇状的病变。肠息肉在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但随着息肉增大和数量增多,症状可能会逐渐出现,肠息肉的症状表现因人而异,一些患者可能并不明显。

肠道有息肉的大便图片

01

肠息肉与肠癌的关系

肠息肉和肠癌都发生在结肠和直肠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肠息肉是肠道黏膜上的一种良性肿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成恶性肿瘤,即结肠癌。

据统计,大部分肠癌都起源于肠息肉。肠息肉长期存在,细胞异型性不断增加,其中某些肠息肉的异型性增加可能会引起肠癌。

因此,及早发现肠息肉,并按照临床医学推荐积极治疗和观察,可以有效降低肠癌的发生风险。

肠息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其恶变的概率,同时也能够避免肠癌的发生。所以,定期进行肠癌筛查,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重要。

肠道有息肉的大便图片

02

肠息肉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遗传:肠息肉的出现可能与遗传有关,具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肠息肉。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的黏膜上增生的息肉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疾病:某些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多发性息肉症、肠瘘等,可能会增加患肠息肉的风险。

饮食:饮食中缺乏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长期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也可能增加患肠息肉的可能性。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患肠息肉的风险。

肠道有息肉的大便图片

03

肠道长息肉,上厕所时会有4个提示,不妨早了解

大便带血

肠道内息肉刺破血管时,血液可能会进入粪便中,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特别是明显鲜红色的血液。

腹痛或腹部不适

如果息肉发生炎症或被粪便卡住,可能会导致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

变形的大便

肠道内的息肉可以压迫或阻挡大便的正常流动,排便时便块形状不规则、形状不规则,通常呈现细小的“羽毛状”。

肛门疼痛

出现肠息肉之后,会对周围的神经造成一定的压迫,进而引起疼痛感,所以排便时可能会感到肛门部位疼痛。

肠道有息肉的大便图片

04

哪些人是肠息肉的高发人群?

年龄大于50岁的人:随着年龄增长,肠息肉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有家族史的人:具有家族史的人患上肠息肉的概率较高。

患有炎症性肠病的人:炎症性肠病患者,例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肠病患者,易患上肠息肉。

患有多发性息肉症的人:多发性息肉症患者在10岁左右就能出现肠息肉,且往往是大量、分布广泛、大小不一的息肉。

膳食不良和身体状态不佳的人:吃高脂肪、高热量、含化学添加物和色素的食物,长期缺乏高纤维的蔬菜水果等食物,缺乏体育锻炼,体重过量等,都可能增加患上肠息肉的风险。

肠道有息肉的大便图片

长期酗酒、吸烟或使用某些药物的人:酗酒、吸烟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含雌激素的药品等,也可能增加患肠息肉的风险。

05

如何预防肠息肉的发生?

饮食调节: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食品和高纤维食物、少吃高脂肪食品,减少摄入烤肉、油炸、烟熏等难消化的食物。

戒烟限酒:减少饮酒和抽烟对消化道的刺激。

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消化道蠕动,促进大便通畅。

肠道有息肉的大便图片

积极治疗肠道慢性炎症和感染:消化道慢性炎症和感染会增加肠息肉的风险,需及时治疗。

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及早发现肠突增生和肠癌,可减少肠息肉尤其是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