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全文)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王阳明当年考了两次进士未中,同伴们都觉得很没面子,但他却说:“考不上不丢人,考不上心动了才丢人”。

道家讲“无为而治”,佛家讲“应无住而生其心”。

儒释道三家其实都在讲心,都是要将心修到“随心所欲而不愈矩”的自由境界。

要想达到心的自由,就要解除各种对心的束缚,其中让心最不得自由的就是“贪”。

因为贪恋外界的各种色声香味触法,我们一不小心就被欲望的绳索绑架,不得自由,只能乖乖听从它的摆布。

所以各家都说修心之难,越往上越细微,难以察觉,老子用“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来形容修道人小心慎微的情境。

佛家也有一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净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来比喻对身心要勤加看护、勤以检点的必要性。

儒家讲究“慎独”,即时时处处都要注意自已的言行。

可见,修心是一件多么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的精细工作。

对治最大的敌人——贪心,确需我们下一番功夫,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止”。

《大学》中讲:“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佛家讲:“戒定慧”三无漏学。其中“戒”,就是教我们止。

可见,止,是我们收摄身心免受诱惑的最大法宝,凡事过犹不及,所谓圣人,就是能把控自已的心,不被外物所左右,凡事做到刚刚好,心不执迷贪恋任何外物外境,能够自由出入,从而达到“随心所欲而不愈矩”的自由超脱境界。

修心之路虽然难,但是圣人先贤已为我们找到正确有效的路径和方法,我们只要按照他们教授的方法认真去落实践行,虽然历经艰辛,但只要坚持,就会突出重围,重见光明,获得新生和自由。

戒贪,不止是物质欲望方面,对所谓修行也要戒贪,不能为修行而修行,贪恋种修行之法,最后让修行这个更大的枷锁捆绑了自已,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最后连法也要舍去,舍到无所舍处,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修心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巨大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细心、耐心、智慧之心的看护和观照。修心之路上,需要我们时时把“知止”之念提起,戒除我们的贪心贪念。

修心途中,还需要我们日日常读圣贤之书,以警醒自已戒勉自已。古人云:“一日不读圣贤书,则面目可憎”,此话真实不虚,圣贤之言,犹如涓涓清流,可以洗去我们身心每日沾染的污垢和尘埃。

越是艰巨困苦的的事业,最后带来的效益也是最大的,修心之路虽然很难,但是只要坚持按正确的方法去践行,定是我们人生中获益最大的一笔的投资。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珍惜生命的大好年华,向更美好的生命境界迈进!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