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被煮熟了的大闸蟹扎出血怎么办(被煮熟的大闸蟹刺出血了会感染吗)

导语:灵魂拷问来了:被煎炸烹煮的大闸蟹,会疼吗?

金秋九月,有谁不馋大闸蟹?

喜欢蟹肉那一口清甜的,只需选择最简单的烹调方式——将清洗完毕的大闸蟹放入蒸锅,用姜末、香醋调个蘸料,静静等待15分钟,就能吃到一餐齿颊生香的清蒸大闸蟹。

如果这样还不过瘾,大可以掀开蟹壳,去掉蟹腮,将大闸蟹斩成大块,用淀粉封住蟹膏。然后起锅烧油,把切好的蟹块炸至发红,放入葱、姜、辣椒、花椒等调味、翻炒,一道鲜香麻辣的香辣大闸蟹就做好了。

但今年,4岁的小外甥却指着盘子里的大闸蟹对我发出灵魂拷问:螃蟹会疼吗?

螃蟹能不能感知疼痛?这个问题,一点都不简单。

按照形态,自然界的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螃蟹,属于后者。

至于“无脊椎动物究竟能不能感知疼痛”,直到现在,仍是学界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

科学家是如何衡量动物疼痛的?

“痛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

比如,当我们在搜索栏搜索“痛感由来”时,流传最广的解释中第一句话就是:“疼痛,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

为了突出这一特殊性,世界卫生组织(WHO)甚至对人的疼痛反应进行了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疼痛级别的划分

但动物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直到1980年左右,科学家和兽医们还会习惯性地忽略动物的疼痛反应。因为他们坚持认为,感觉疼痛的能力,仅与更高的意识有关。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疼痛”的感觉是由神经末梢上的“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当这个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就会通过脊髓将信号传输到大脑,令生物体感受到“疼痛”。

于是,像牛、羊这类脊椎动物的疼痛反应,有幸被重视起来。

科学家们甚至为判断这类动物是否感知到疼痛订立了标准:①表现出对负面刺激的生理反应;②具有神经系统和感觉受体;③具有阿片类药物受体并在给予麻醉药或镇痛药后显示出减少的刺激反应;④展示回避学习;⑤显示受伤区域的保护行为;⑥选择避免满足其他一些需求的有害刺激;⑦具有自我意识或思考能力。

至于无脊椎动物,有关它们的疼痛反应研究则要更晚一些。

直到大量无脊椎动物开始参与科学实验,这个问题,才开始被慎重考量。

那么,无脊椎动物究竟有没有“痛感”?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无脊椎动物确实存在疼痛反应。而爱尔兰动物学家罗伯特·埃尔伍德,就是最早验证这个结论的人之一。

龙虾是非常典型的无脊椎动物

想验证无脊椎动物是否有痛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动物和人类身上,广泛存在着一种“特殊感受器”,可以对温度、有毒的化学物质、撕裂等机械性伤害做出反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由“特殊感受器”引发的每一种反应都是中枢神经参与的“疼痛反应”,有些时候,它可能只是单纯的条件反射。于是,埃尔伍德决定从甲壳动物中等效于跛行或照料伤口的行为入手。

埃尔伍德的第一个研究对象,是对虾。

他发现,当他把乙酸刷到对虾的触角上时,对虾就开始用它们的前足长时间地来梳洗被处理过的触角。可是,如果提前给对虾的触角做过局部麻醉,这种梳洗行为就不会出现。

螃蟹也有“疼痛反应”

随后,埃尔伍德又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了寄居蟹和螃蟹。当寄居蟹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短暂电击后,它们会长时间地用自己的螯去“抚摸”那个位置。螃蟹被移除一只螯后,也会长时间地反复“抚摸”自己的伤口。甚至,对虾和螃蟹还不惜扭曲身体,去尽力够到一些难以触碰的伤口。

而这种长时间的复杂行为,很明显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换句话说,尽管和人类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像对虾、螃蟹等无脊椎动物,明显是能感受到疼痛的。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进化神经生物学家萝宾·克鲁克也验证了这一猜想。她在实验中发现,当乌贼受伤部位被触碰时,会比往常更快地喷出墨汁逃走,做出保护身体受伤部位的行为。

尽管有了这些研究,但关于无脊椎动物是否有痛感这个话题依旧存在争议。

比如,昆虫也属于无脊椎动物。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数昆虫并没有表现出与疼痛有关的行为。荷兰科学家汉斯·斯密德曾举过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当一只蚱蜢被开膛破腹了,它甚至还在毫无痛感地进食。在这样的例子面前,该如何界定无脊椎动物的痛感表现?是否有必要对无脊椎动物的痛觉表现进行分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华剑角蝗

不过,有关无脊椎动物疼痛反应的研究,至少已经对两个领域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在使用如乌贼这样的无脊椎动物做实验时,会尽量降低它们的痛苦;另一方面,像英国、瑞士等“龙虾大国”也开始呼吁,在吃龙虾、螃蟹等能感知疼痛的无脊椎动物时,尽量不要采用活煮的烹饪方式,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在烹饪之前对它们进行麻醉处理。

尽管人类和动物在感知、表达疼痛的行为会有不同,但理解疼痛,并愿意对其他生物的疼痛反应释放善意,或许正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