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何处登高写壮怀(登高何处见琼枝译文)

何处 何景 何情《登高主题诗词》

何处登高写壮怀(登高何处见琼枝译文)

学生问我登高主题诗歌怎么系统把握,我在这里分享下我的《登高主题诗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回忆“初中”三年学过的关于“登高”的诗词。

2.从诗词中看作者登临何处,目见何景,生何感思。

3.学会从三方面感悟“登高”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诗词中看作者登临何处,目见何景,生何感思;(难点)学会从三方面感悟登高诗词的情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授课过程:

导入: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登高主题诗词”去感受作者登临何处,目见何景,生何感思。(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任务一

教师:同学们,初中三年我们学过的关于“登高”的诗词有哪些呢?(指导学生复习方法:先回忆,想不起来翻翻书)

学生:回忆“初中”三年我们学过的关于“登高”的诗词。

(3分钟后教师展示相关诗词)

任务二

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诗词。思考作者登临何处?目见何景?生何感思?

学生:复习诗词,思考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明确如下

何处:碣石山

何景:(实景)小岛、岛上林木,岛上花草、风吹涌起的海浪。实景的特点:是由近及远,由静到动。这样的描写特点,更好的突出了全诗后四句中诗人无穷的想力,带给读者更加震撼的思想冲击。

(虚景)日月和星辰。虚景的特点是波涛汹涌、吞吐日月。

何情: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何处: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 kuí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何景:登楼眺望,空间的辽阔无限

何情: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衬托出诗人的孤单渺小。

何处:岱宗(泰山)

何景:远望 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近望 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细望 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何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何处:飞来峰

何景:晨鸡报晓,旭日东升。

何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蕴含“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远”的哲理。

何处:黄鹤楼

何景:“白云”、“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日暮”、“烟波”、“江水”。

何情:吊古伤今,无限惆怅,思念家乡。

何处:西楼。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

何景:“残月”,“梧桐”,“深院”,“清秋”。

何情:内心的孤寂落寞与离愁别恨。

何处:北固亭

何景:(想到的景)“中原沦陷的故土”,“历史兴亡之事”,“孙权年轻时统帅千军万马”。

何情:慨叹历史兴亡,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包含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任务三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登高诗词的情感和个人、国家、时代有没有关联呢?

登高诗词的情感可以从个人、国家和时代三个方面去整理。

从个人:思归思乡之情,不得见用之愁、贬谪之苦,个人孤寂落寞、离愁别恨;远大理想抱负、雄心壮志。

从国家:凭吊古迹、伤感于今,爱国、卫国之情。

从时代:慨叹历史兴亡之事、世事变迁,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和整个大的时代背景联系到一起而抒发情感。

希望以上内容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何处 何景 何情《登高主题诗词》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