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

中国的传统民居,或为四合院,或为窑洞,或为蒙古包....,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然而,客家民居却与众不同,颇具特色,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一绝

客家民居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往往会因地形、地势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多姿多彩的形式:其外型有圆形的、方形的、半月型的、椭圆型的、四角型的、八角型的等建筑形式。其中最具特色的主要有围屋、土楼、围龙屋、五凤楼、走马楼、天井式院落等

一. 围屋

主要分布在赣南的南部、粤北的东部和粤东的南部。围屋平面布局多以方形或矩形,四角建有略向外突出的角楼(炮楼), 其外墙多以条石、青砖或三合土等材料建成;围屋内依次建有厅堂(或祠堂)、住屋、杂间、水井、厕所。例如赣南龙南县的“燕翼围”, 建于清康熙年间,围墙由麻条石砌成,围高12米,围外没有一块外露的木料,齐檐滴水;墙上有火枪眼,四角炮楼略向外突出。仅向东开一双层拱形门供出人,设门叶三层,外层铁门,二层为厚门,三层为栅门,门后背有一大木横闩,“重门击柝,以待暴客”。门顶设一漏斗孔,以备火攻时灌水用。围内生活设施完备,即使被外敌围困,也能广积食粮,持久抵抗直到解除危机。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燕翼围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燕翼围

二. 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部及与之毗邻的闽南和粤东部分地区。土楼绝大部分采用夯土筑墙,在平面布局上有方圆两种。方形土楼除四边没有角楼外,其他与围屋大同小异。圆形土楼高度均在二层以上,以厅堂(或祠堂)为中心环绕单重或多重住屋,整座楼形成一座大圆堡,其平面造型犹如一个外圆内方的铜钱,这正是“天圆地方”观念的体现。闽西土楼分布密集,且体积硕大,气势宏伟,究其原因,应归根于闽西条丝烟业的发达兴盛。烟商富户,出于防卫,也为了炫耀,于是土楼越建越高大,越建越豪华,除突出防御 性能外,还讲究布局形式、空间变化及建筑装饰。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闽西土楼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福建承德楼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福建承德楼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福建承德楼

三. 围龙屋

围龙屋主要分布在粤东梅州一带,及与之毗邻的闽西和赣南部分地区。围龙屋在平面布局上前方后圆,门前有一方半月形池塘,住屋与水刚好环抱成圆形,形成一个阴阳太极,这显然是根源于风水学中的“生气说”, 取生生不息之意。围龙屋内部地面前低后高,其围墙、住屋及整体布局也是前低后高,厅堂(或祠堂)建于中轴线上。与围屋、土楼相比,围龙屋的防御性能已大为减弱,绝大多数不设角楼,仅后部半圆形对外封闭的“后龙”还具有堡的意义。这种住屋,在粤东梅县侨乡随处可见。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梅州围龙屋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梅州客家围龙屋磐安围

四. 五凤楼

由于客家人在历史上几度辗转迁徙,“五凤楼”之称已经几乎失传,只在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地,如赣南和闽西地区存留下来,如今主要以福建为主,在赣南也有少数分布。其形制大致与殿堂式围屋相似。但是,为适应山地斜坡,那一进进厅堂和横屋,皆随地势而呈阶梯式向上升高,房基呈阶梯形,顶瓦呈层叠式。从远处望去,那层层屋脊飞檐,有如展翅的凤凰。因常见的多为五层叠,故称“五凤楼”。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赣南民居五凤楼

五.走马楼

此类形式的客家民居建筑多见于闽粤赣边境山区,目前在粤东北部、赣南、闽西一带仍大部分建这种房子。走马楼实为对全封闭的方形土楼的“简化”和“开放”。走马楼形式多样,它随山势、地形及住户人口的多少而不同,常见的有一字形、曲尺形、凹形。走马楼多为两层楼,一层是厅堂、厨房、杂物间及畜厩、厕所,二层为卧室、仓库。走马楼的特点是二层外面有一条外伸悬空的走廊。灵活多样的走马楼,颇适应山区的复杂地形和多雨潮湿的气候,既干爽、通风、防洪、避潮,还简单易建,省工省料,因而越来越受客家人的欢迎。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平远热柘磜上古民居

六.天井式院落

天井式院落在地势较为平坦、社会秩序较安定的客家地区均有分布。天井式院落以“十”字延展,正中正厅(或祠堂)加上前厅厢房及后厅正房,即是一幢封闭式的正屋。正屋两侧伸展“开厅”扩建横屋,进深与正屋等齐或前部凸出两间,平面成凹行。正屋与横屋留一通道(巷), 中留竖向天井,自腋廊开门互相贯通,构成一幢整体的“两堂两横”式房屋。如在正屋之前隔以天井、腋廊再建正屋、横屋,便成“三堂两横”式房屋。客家人通常所说的“九井十八厅”, 则是以两堂式或三堂两横式房屋为基本单位组合,向前和左右不断扩建,直至数十上百间,乃至一姓一村一幢房屋。今赣南宁都、石城等县尚存此类大屋。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赣南九井十八厅

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什么道理(客家民居特点是什么)

陆河彭氏民居

纵观赣南的围屋、闽西的土楼、粤东北的围龙屋、五凤楼,走马楼及普通天井式院落等,可以发现客家民居在不断发展及相互交融中发生流变。赣南围屋是东汉魏晋南北朝乌堡的南方变体,其防御功能最为突出,是土楼、围龙屋的最初范本。闽西南由于常遭台风袭击,加上山林“晦气” (瘴气)严重,空间体积硕大的土楼由方变圆,能很好地缓解台风冲击,同时,也因多重的旋涡形结构的墙体把飘来的“晦气”滑动反弹出去,形成回旋气流而涌向上空。 这种设计,代表了风水学说补救不利、趋吉避凶的最佳思想。由封闭的圆形土楼演化为半圆形的围龙屋,削弱了“堡”的防御意义,而生活习俗观念却在此得到强化,是堡垒式建筑向普通天井式建筑过渡的中间环节。

总而言之,传统民居即是客家人生存情感的折射,也承载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耐人寻味。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何为客家特色民居,这几张图告诉你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