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淮南三叛曹魏最后的(三国时期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三国曹魏仗义勤王之四大名将

三国曹魏后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夷曹爽,大行杀戮,自此三马同槽,专制朝廷,权倾中外,朝野侧目。于是淮南方镇之主帅,不满司马氏父子专权,先后于寿春起兵勤王。然而皆败亡于广陵,是以论曹魏之衰亡,实始自广陵。

晋承魏祚,《三国志》作者陈寿将其贬为“淮南三叛”,称其“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其实,站在曹魏立场,“淮南三叛”之主角王凌、文钦、毌丘俭、诸葛诞皆当世名将,握兵淮楚,“属当多难之世,仍值废兴之会”,奋不顾身,竭节尽忠,仗义勤王,虽兵败身诛,家戮族夷,而千古犹有生气,可谓“死者复生,生者无愧。”“皆不失为曹魏忠臣义士。是以读史之人,不可以成败论英雄。

一、王凌——风节格尚

王凌字彦云,山西祁县人。历官中山太守,所在见称。文帝曹丕践阼,入为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前将军张辽至广陵讨伐吴国孙权,以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失利。 王凌力战溃围救急,使曹休幸免干难。摺征东将军、假节。又击破吴国大将全琮,以功迁车车骑将军,封南乡侯。于时王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甥舅并典兵,专淮南之重。高平陵之变后,累迁司空、太尉,假节铖。

是时司马氏父子三马同槽,权倾天下,王凌不满司马懿专权,欲谋立楚王曹彪为帝,都许都。向司马懿求虎符以调扬州大军。被人告发,司马懿识破其计,率数万大军突袭寿春,王凌自知不敌,束手请降,自知难免一死,服毒自尽,时年八十。遭剖棺暴尸之酷,并夷三族。

王凌风节格尚,烈士暮年,壮心不己,欲存魏室,以致颠陨,然终不失为魏室之忠臣。故有”宁为王凌死,不为贾充生”之言。

二、文钦——骁勇粗猛淮南三叛曹魏最后的(三国时期淮南三叛)

文钦字仲若,安徽毫州人。名将文稷之子,以材武见称。历官庐江太守、冠诸军将军,迁前将军、扬州刺史。与毌丘俭、司马孚大破吴国太傅诸葛恪于新城。为人骁勇粗猛,数有战功。然好增虏获,以缴宠赏。以故益骄,好自矜伐,以壮勇高人,颇得虚名于三军。因不满司马师擅权废立,以郭太后名义,与镇东将军毌丘俭起兵勤王,为司马师统率各路大军击破,毌丘俭兵败身死,传首京师。文钦走投无路,投奔吴国,授镇北大将军、幽州牧,封谯侯。

淮南三叛曹魏最后的(三国时期淮南三叛)

诸葛诞起兵勤王,文钦奉吴国之命,率兵三万策应,进入寿春合合。及司马昭率领各路大军围攻,文钦因刚暴无礼,又素与诸葛诞不和,终为诸葛诞杀害,二子缒城归降司马昭。

文钦虽小节有亏,然大义凛然,与司马氏不共戴天,其志可嘉。可惜造化弄人,其子文鸯立功于晋朝,为人构陷,身死名败,并夷三族,其遭遇令人叹息。

三、毌丘俭——才识拔干

毌丘俭字仲恭,山西闻喜人。历官度辽将军,护鸟桓校尉,领幽州刺史。从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渊,以功封安邑侯。二次远征高句丽,束马悬车,追亡逐北,“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刻石纪功。迁镇南将军、豫州刺史。

东兴之役,毌丘俭大破吴国太傅诸葛恪,迁镇东大将军。司马师擅权废立,诛夷夏侯玄、李丰。毌丘俭心存稳室,感明帝曹叡之顾遇,联合文钦,起兵勤王,孤军转战中原,众寡悬殊,兵败众散,于慎县安风津为都尉张属射杀,传首京师,并夷三族。

毌丘俭才识拔干,平辽东、征高丽,论功足与比驾卫、霍。可惜大势己去,无力回天,兵败身死,令人惋惜。

四、诸葛诞——严毅威重淮南三叛曹魏最后的(三国时期淮南三叛)

诸葛诞字公休,山东沂南人。有重名于世,起家尚书郎,历职内外,出为昭武将军,领扬州刺史,出兵伐吴,东兴之役,为吴国太傅诸葛恪击败。从司马师平定俭、钦之乱,追击吴军,斩杀吴将留赞,以功迁征东大将军、司徒,封高平候。诞严毅威重,久在淮南,声名夙著,得人死力。因司马氏专制朝廷,王凌、夏侯玄、毌丘俭累见诛夷。惧不自安,在镇笼络人心,阴养死士,欲据淮南自保。

淮南三叛曹魏最后的(三国时期淮南三叛)

朝廷下诏征召诸葛诞入朝为司空,诸葛诞拒命,杀扬州刺史乐綝,于寿春起兵勤王,讨伐司马昭,并向吴国求援。

魏主曹髦亲征至项县,司马昭率各路大军围攻寿春。吴国权臣孙綝以文钦、全怿、唐咨率兵乘魏军未合围寿春,进入城内。

由于外围吴军朱为魏军击退,孙綝退回建业,寿春陷入重围,诸葛诞素与文钦不和,借机杀害文钦,致使其子文鸯、文虎缒城归降司马昭。一时人心离散,终致粮尽城陷,于突围时为魏将胡奋斩杀,传首京师,并夷三族。

淮南三叛曹魏最后的(三国时期淮南三叛)

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皆曰:“为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有田横之风烈。

参考资料《三国志》

图片来自网络!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淮南三叛”——三国曹魏仗义勤王之四大名将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