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你更需要哪种能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你更需要哪种信念)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你更需要哪种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说:“当人已经获利生活所需时,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种是跟随世俗增加不必要的开支;一种是踏上人生中的冒险之路,开始解救自己,学会过简约生活。”
不谋而合的是,台湾画家蔡志忠似乎就是这话的忠诚的执行者。他说:“从小我就打定主意,只要不会饿死,我便要以画画作为一生志向。我知道:地最大的精神自由,就必须过最简单的物质生活。”
两位大师级的著名人物,他们无疑都把追求简约生活放在首位。简约生活肯定不是“跟随世俗增加不必要开支” 铺张浪费豪华奢侈的生活,一定是更高级的精神生活。
梭罗从热闹的城市躲到瓦尔登湖畔,独居生活了两年多,他的目的是“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的精华。放弃那些并不属于真实生活的部分,以免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这就涉及到了我们常常说的一个话题“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
众所周知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求最初提出的是五个层次,即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后来又丰富和完善了心理需要层次,共有八个,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超越需要。
“吃饭”肯定就是第一层次的需要,但是,当我们普遍解决温饱后,我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呢?当然,毫无疑问,更多的是“跟随世俗增强开支”的生活。而如今当我们已完全脱贫走进小康生活后,更多的人在向“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需要的进发。君不见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艺术生活”,这才是“吃好吃饱”后最有意义的生活,这样才不算“白活”。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有中国古话说就是“枉活一世”。
看看那些著名的艺术家,著名企业家,伟大的人物,圣贤和仁人志士,革命家,无一不是把精神生活和信仰生活放在首位。
现实生活中,“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钱也不是万能的”当然算是至理名言。但人人也都明白,世上的金钱是挣不完的。但人心就是欲壑难填。生命不是用来交换金钱的,因为,即便有人拿一个“小目标”,甚至拿一百个“小目标”来换你的小命,你也不会愿意的。
然而现实中也有不少人想物质与精神能够兼顾,甚至是兼得,这常常会让自己很始终处在矛盾中,在“拧巴”中过日子,两头都想兼顾,最终两头都没有顾好,结果可能是一头失,一头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如此,还不如追求一头。当然,也有的人能够做到兼顾和兼得,这是极少的。也有的会在解决了物质之后,再追求精神,也是大有人在的。但是,这样做总让人觉得不够纯粹,还是把物质放在第一,我的意思当然不是不要物质,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把精神放在第一的可能这样的人更纯粹,更接近于人,更接近于神。因为“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一个把精神生活放在首位的人,绝大多数是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你更需要哪种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