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的字体结构(闻字的演变过程)
竹以闻|汉字字体的演变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1、甲骨文
甲骨文: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2、金文
金文: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亦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3、篆(zhuan)书
篆书:篆者,竹之彖也;彖者,豕之汇也;豕者,象之形也。篆书,即象形性较强的书体;即隶书之前的字体。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小篆:又名秦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在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4、隶(li)书
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5、草书
草书: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6、楷书
楷书,汉字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7、行(xing)书
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为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和艺术性(草书)皆高。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竹以闻|汉字字体的演变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