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全文(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翻译)

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6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利益。”

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全文(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翻译)

逐句解释: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通晓,明白。

君子重视道义,也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仁德,胸怀天下,而小人则比较重视利益,满足私欲。

心得总结:

孔子经常拿君子和小人做比较,比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以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孔子一直提倡君子作风,教育学生要成为君子不要成为小人。但是孔子并非批判小人,小人在古时候也就是普通平民。一个普通老百姓,在乎乡土人情,在乎自己的切身利益,胸无大志,这也没什么的。但孔子对于读书人、他的学生或者统治阶级,他是有殷切希望的。他希望这些人能够胸怀大义,不要蝇营狗苟,而是做一个正直仁德的君子。

义乃行而宜之,事之所宜也,也就是正当合理。利,也就是个人利益、好处。如今社会,人们容易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他人,无论是品行还是私生活,网上经常出现口诛笔伐和大力声讨。这说明网民心中的良知并未泯灭,群众心里有杆秤,这是好事。但是批判别人是容易的,而自己做到却并不容易。毕竟君子的条框束缚很多,而做小人则自由自在得多,而且人具有多面性,有时候是君子,有时候又是小人,有时候介乎两者之间。

孔子提倡人们效法君子,但也不是在批判小人。做一个君子还是小人,我们很难强迫他人。只要你不违法,也不侵害他人利益,你觉得正当,你心安理得,你选择道义,还是选择私利,根据自己的内心来吧。

附图: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全文(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翻译)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前社会背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如何理解《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反动吗?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6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