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治厤明时(君子以治历明时翻译)
《礼记·中庸》:君子即明且哲,以保其身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国家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明”,这个字,在甲骨文有两种写法,一种就是"日"+"月",还有一种写法是"月"+"囧",这个“囧”代表窗户,月亮从窗户照进来,便是明字。"哲",中国古代对思想、言语进行折中以求达到平衡、和谐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所以,整句话是说,君子如果有德性,不管国家有道无道,都能保全自身。
发表一下感慨,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了很幸福的时代,有这么好的机遇,遇到传统文化,而且国家还大力倡导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真的是我们的幸福和幸运。我现在查传统文化就会出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图片,有些人嗤之以鼻,觉得这有什么。那是因为很多人没意识到,我们多需要传统文化来保护孩子在未来不被伤害。
"明哲保身",很多人觉得只是保全自己就可以,当然不是。大家看一下。这篇问文章是从"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这方面来讲的。就是只有做到这样了,才能保护自己,这个的难度相当难,而且在孔子看来就是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怎么会那么容易就做到。
我们可以看看《传习录》这本书怎么说的,先生说:"《中庸》中说只有天下至圣之人,才能做到聪明睿智,以前觉得这句话是多么玄妙,现在看来,这本是人人都具有的。耳朵原本就聪,眼睛原本就明,心思原本就睿智,圣人只是具备一种才能而已,,这种才能就是致良知。普通人做不到聪明睿智,只是因为他们不能致良知,这是多么简单明白的事情啊。"
"远虑不是漫无边际的去思想,只是要存养这个天理。天理存在人心中,从古至今,无始无终。天理就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想要致良知,良知越长越明白,如果不仔细思考,漫不经心的随事应付:",良知就粗疏了。
当君子以自己良知为出发点来做事的时候,他做事都是走在修养自身的道路上的。那么他的因为就没有什么过错,就像孔子去了太庙,还要每件事都要问一样,君子在生活中不懂得问题,也是会去问别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却显得很敦厚、纯朴,看上去很平易近人。很有智慧,却不显露出来,因为做什么事都不偏不倚,这样的君子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都不会影响到他们。所以说,做到君子就可以明哲保身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礼记·中庸》:君子即明且哲,以保其身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