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和诸葛亮的关系(法正比诸葛亮军事才能高)
从法正睚眦必报的性格,看他与诸葛亮的关系
法正在蜀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一直被人低估了。关羽死后,刘备伐吴又败,当时诸葛亮曾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诸葛亮这句话,直接反应出法正两点显著的能耐:能劝住刘备,懂用兵打仗。我们不要忘了,连与刘备鱼水之交的诸葛亮,都没有劝住刘备东征。以及,陈寿在为法正作传时,将他与庞统并列一卷,则法正之重要性,可想而知。
法正在蜀中之所以这么重要,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法正能力出众;第二,法正和刘备私交甚好。
能力出众法正出众的能力,在许多地方都能显现。刘备之所以能得到益州,一般功劳都应归于法正。
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
法正在刘璋面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仅法正与张松一面之词,刘璋就能接受迎接刘备入川的决定。
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固,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一面是对刘璋的绝对影响力,一面是对刘备的看重,以至刘备入川事半功倍,这,就是法正的分量。
同时,法正在用兵打仗方面,也很了得。汉中之战前,正是法正看到了夺取汉中的最佳时机,在判断力方面,法正的表现绝对不亚于诸葛亮、荀攸和郭嘉这一层次的人物。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还北,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
可见,若非法正建议,刘备未必会进攻汉中。而且,汉中之战的胜利,法正也是功勋卓著。刘备大军和夏侯渊周旋在阳平关附近时,一时僵持不下,定军山之战,下令黄忠出击的,正是法正。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刘备不会打仗,这事天下皆知,曹操一语道破,必然是有人教刘备,此人,就是法正。
和刘备关系好法正除了能力出众,还有一点非常幸运,就是他和刘备相投,这个,就是天意了。而之所以说这一点非常幸运,是因为我们之后会看到,法正和许多人关系都不好。
法正和刘备的关系,从他死时刘备的表现,就能看出。法正死时,史料记载:
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月。
刘备因为法正之死,足足哭了几个月,这种情况,在关羽和张飞那里,都是没有的。因为法正和刘备关系好,所以刘备也格外听法正的劝告。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没有过硬的私交,没有深厚的情谊,以法正的性格,是不会做这种事的。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会说,如果法正在,一定能劝住刘备,即便万一劝不住,刘备也不至于大败。刘备是能听进去法正的话的。
法正虽有这么多优点,而且都是非常重要的优点,但他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缺点:睚眦必报。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法正初入川蜀追随刘璋时,在仕途上并不如意,这也是他后来归心刘备的原因。史料所谓的“毁伤己者”,很可能就指这段时间伤害过法正的人。辅佐刘备后,法正在蜀中的地位扶摇直上,位极人臣,而法正对那些当年伤害过自己的人,一个也没有原谅,一五一十地还了回去,甚至变本加厉。
法正这种行为,与他的性格密切相关。法正能力卓越,又与刘备亲善,这种情况下,他必定成为蜀中的明星,从而很容易滋生出骄傲的心理。同时,法正的性格和思想中,又透出一股浓烈的法家味道,一言以蔽之就是:对公正有着强烈的追求。
强烈追求公正,是法正睚眦必报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很可能认为,如果伤害了别人,就理应接受别人的伤害和报复,从而对别人公平,也对自己公平,反之亦然。因此,他才不会原谅和姑息当年受到的任何伤害。
法正和诸葛亮的关系,其实也是不错的,史载:
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
好尚不同,说明诸葛亮所信仰的,推崇的,尊重的,以及在观念方面,与法正有着诸多不同。以公义相取,说明在公平正义这方面,二位是非常欣赏对方的。因此我们说,从法正睚眦必报的性格,其实可以推测出他与诸葛亮在追求公平这一方面,是一样的。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诸葛亮是法家,他能灵活运用法治思想中尚公平正义的思想。这一点,一部分取决于当时蜀国的现实,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诸葛亮的天性。汉末时期,诸葛亮的出身并不算高,可能连当时的中产水平都不及。这样的背景,是诸葛亮法治思维形成的重要原因。
法正的出身,与诸葛亮非常相像。其祖父法衍,历任廷尉左监,是一个几百石的小官,其父法真,“有清节高名”,但在仕途上没有很高的建树。法正出身在这样的家庭,自然也不可能养成名门豪族子弟那种与法家严谨的精神相背离的潇洒自如的浪漫主义情怀。
参考资料:
[1]《三国志》
[2]《诸葛亮集》
[3]《中国历史地图集》
[4]《资治通鉴》
[5]《后汉书》
[6]《魏晋南北朝札记》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从法正睚眦必报的性格,看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