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酒诗,苏轼
苏轼爱酒至深,奈何是个“一杯倒”
自古以来,酒与诗相映成趣。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陶潜“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李清照“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但苏轼与他们都不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听起来很豪迈吧?但你能想象嘛,苏轼其实是个“一杯倒”。
《东皋子传》中,苏轼用自嘲的口吻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翻译过来就是,喝上一天也喝不掉半升低度酒,天底下没有比我酒量更差的人了。
有趣的是,虽不善饮,但苏轼喜欢别人饮酒,看到别人徐徐而饮,自己内心尤其愉悦,甚至别喝酒的人还要畅快舒爽。原文如下:
“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饮,则余胸中亦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
把盏为乐,难言是醉是醒
苏轼在《和陶饮酒二十首》序言中写:“吾饮酒至少,尝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其为醒也。”
可以看出,日常生活里,苏轼时常把盏而乐,小口啜饮,不知不觉就闭上眼睛,坐在那里像睡着了一般,旁人见到,自然会以为他喝醉了,但他自己觉得内心清朗,因此也不能说到底是醉是醒。
炖萝卜+白米饭,也能畅饮开怀
有趣的苏轼喝起酒类似乎不是特别讲究,相较于酒、肉本身,更重精神上的愉快。 《山家清供》记他与苏辙饮酒:“东坡一夕与子由饮,酣甚,捶萝菔烂煮,不用他料,只研白米为糁,食之。”
萝菔就是萝卜,二苏就着顿萝卜、白米饭,也能喝到high。哥俩都不善饮酒,好在古代酒度数低,如果喝的是陆右丰52度浓香型,一杯下肚,二苏恐怕全得喝趴下。
《超然台记》里苏轼写,“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铺糟啜醨”意思是吃酒糟、喝薄酒,从中也可见苏轼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小儿子名叫苏过(第三个儿子,传闻苏轼有第四子,但不幸早夭),怎么样?“苏过”这个名字有没有大侠风范?苏过是苏轼最喜欢的儿子,也是性格上和苏轼最贴近的一个。
苏轼在《游白水书付过》中,曾写过他与苏过饮酒,在夜游之后,他们“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到家已经二更了,忽然来了兴致,父子两索性对饮一番,正好家里还有剩菜。"复与过饮酒","复"字是不是说父子二人在外面已经喝了一轮,回家来接着喝?
除了跟家人饮,苏轼也和朋友喝。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这首诗时,苏轼正和友人泛舟西湖,边饮酒,边赏景。
不止喝酒,他还酿酒
苏轼是黑暗料理高手,由他“研发”的许多菜品都流传千载。但你可能不知道,做菜之外,他还要自己酿酒:
“为酿既少,官酤又恶而贵,遂不免闭户自酝。曲既不佳,手诀亦疏谬,不甜而败,则苦硬不可向口。慨然而叹,知穷人之所为无一成者。然甜酸甘苦,忽然过口,何足追计?取能醉人,则吾酒何以佳为?但客不喜尔,然客之喜怒,亦何与吾事哉!”
从公家买来的酒又贵又难喝,还不如自己在家酿,但是缺乏经验、技法不佳,酿出来酒根本不对味儿,客人肯定不会喜欢。可是他们喜不喜欢关我什么事,管他呢!
小编不禁要想,倘若生活在21世纪,苏轼就用不着自己酿酒了。有了陆右丰,怎会又贵又难喝?一杯陆右丰,徐徐饮半日,小饮怡情,从容不迫。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苏轼爱酒至深,奈何是个“一杯倒”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