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登龙十二术 百度百科(登龙十二术详解)

登龙十二术 在《雍正王朝》里的运用

中国古代官场上,流行一种“登龙十二术”,是指飞黄腾达、成名成家之术。具体即是:造劫乘势、水漫金山、浪涌堆岸、一笑倾城、危崖弯弓、霸王别姬、饮糙亦醉、隔山拜佛、泪洒临清、打渔杀家、石中挤油、雕弓天狼等十二种名目。这每一种名目代表着一种“术”,或者叫“权谋”,传说掌握好这些方法,就能在官场上运转自如,官运亨通。

《雍正王朝》里面通过君臣之争、官场之争、夺嫡之争,大展权谋之术,情节紧张激烈,悬念重重,堪称一部“权谋教科书”。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写了邬思道怎样运用“登龙十二术”助雍正登上皇位,本文再来看看《雍正王朝》里,还有哪些运用“登龙十二术”的精彩片段。

登龙十二术 百度百科(登龙十二术详解)

邬思道

一、水漫金山,嫁祸于人。

水漫金山这一术,是指刻意制造祸端,让上司或对手背黑锅,以便取而代之。

康熙四十七年,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随身带有太子关防的调兵手谕,带着两千铁骑兵,闯进康熙的行宫,幸亏被侍卫张五哥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场可怕的兵变大祸。事后追查,那调兵手谕并不是太子胤礽亲笔,而是有人想陷害太子,模仿太子笔迹,令凌普调兵包围行宫,造成太子逼宫的假象。康熙皇帝大怒,令追查是谁伪造笔迹。大家仔细辨认那“手谕”上的笔迹,觉得跟太子的笔迹仿佛很像,但从那故意做作摹仿太子手迹的钟王体小字上,看着很像十三阿哥胤祥的手笔。康熙惊怒之下,废了太子,把十三阿哥胤祥也囚禁起来。而其实,真正制造这份假“太子手谕”的人,是十四阿哥胤禵。他想搞垮太子,又怕引火烧身,便模仿胤祥的笔迹炮制了这份“调兵手谕”,既搞垮了太子,又嫁祸于十三阿哥,一箭双雕,阴狠无比。

登龙十二术 百度百科(登龙十二术详解)

假"太子手谕"

二、危崖弯弓,曲线救国。

危崖弯弓,原意是说,秋天时节,坐船到沧江游玩,到了这个危崖处,船无法开了,就停在那里。而船上的人只有借助崖边的葛藤蔓草类才可以攀过危崖。比喻利用上司或对手身边的人来达到目的。

八阿哥胤禩一党,为了抓到四爷胤禛的把柄,千方百计想打探四爷府的秘密。但是,无奈四爷府是铁门栓,针插不入,水泼不进,他们很难得手。后来,他们找到机会拉拢胤禛身边的书童坎儿,给他置外宅、找女人,各种威逼利诱,终于成功把坎儿拉下了水。幸亏四爷府上其他几个奴才及时发现,检举揭发,才没有让他们的阴谋得逞。不过,事后四爷残忍地逼坎儿服毒自尽了。

登龙十二术 百度百科(登龙十二术详解)

坎儿

三、造劫乘势,制造麻烦。

造劫乘势,跟水漫金山差不多,也是指刻意给上司或对手制造麻烦,以便乘势取而代之。

雍正继位之初,牢记先皇康熙的临终嘱托,善待兄弟,也为了稳定人心,对八阿哥胤禩(雍正即位后,为避名讳改为允禩)加以重用,晋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物,兼理藩院尚书。但允禩对雍正嗣位心有不服,表面上唯唯诺诺,暗地里却找机会给雍正制造麻烦。他挑唆雍正第三子弘时与弘历争夺储位,想制造混乱。弘时当年参与科场舞弊案,被允禩拿了把柄,深以为惧,对其言听计从。雍正继位后,曾两次派弘历代父行祭礼,默定弘历为太子的意愿非常明显。弘时见皇位无望,遂铤而走险,坚决地加入了雍正政敌的允禩集团之中,还企图暗杀弘历。阴谋失败后,弘时被雍正帝逐出紫禁城皇宫,并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断绝。

登龙十二术 百度百科(登龙十二术详解)

弘时

四、浪涌堆岸,麻烦不断。

浪涌堆岸,是说给上司或对手制造一波接一波的麻烦,使其应接不暇,上司的上司见他这样,必会责罚他或者将他调走,这样就有机会取而代之了。

雍正即位后,允禩虽得到重用,在朝廷任要职,但他并不甘心自己夺嫡失败,怀挟私心,遇事拨弄是非,动摇百官的意志,搅扰阻挠雍正的施政方针,不断地制造麻烦。上面提到了他挑拨弘时跟弘历争夺储位,又鼓捣关外的八旗四个铁帽子王进京,想借所谓的“八王议政”攻击新政,把雍正架空,进而颠覆雍正皇朝。幸而在朝会上张廷玉从历史角度清晰地陈述了所谓“八王议政”的由来,从根本上否定了“八王议政”的理论基础。这令当时紧张的一边倒的朝会有了扭转的机会,为雍正赢取了舆论支持。加上后来十三爷允祥扶病奔走,夺回兵权,才从根本上摧毁了允禩导演的这场政治阴谋。

登龙十二术 百度百科(登龙十二术详解)

朝会

五、石中挤油,殚精竭虑。

石中挤油是指替上司着想,想得比上司自己还要周到。

康熙晚年国库亏空,康熙有意派人追讨欠银,无奈没人愿意去办这个得罪人的差事。这时候,其四子胤禛勇敢地站了出来,表决心说:“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令康熙“圣心甚慰”。所谓“做孤臣”是与“结朋党”对立的。古来臣下取悦君王,有两条正路,一则是做忠臣,一则是做能臣,而这个“孤臣”的最高境界是既忠且能。胤禛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朝廷着想,为皇上办事,深得圣心。

部曹小吏任伯安,利用在吏部任事的机会,抄下了各级官吏的大小过失,称为“百官行述”。然后以此为要挟,呵斥六部大小官员如同皂隶,令百官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允禩他们得到这部“百官行述”后,如获至宝,想以此作为掌控朝廷百官的秘密武器。胤禛与胤祥设计把“百官行述”弄了过来,然后谁也没看,当着众皇子大臣的面,一把火给烧了。康熙知道后,开始非常愤怒,责问胤禛为什么自作主张烧掉。胤禛说:“为了稳定群臣之心。儿臣左思右思,中夜推枕,这事要办得稳妥,既不伤皇家体面,又不搅乱朝局,只有查办首恶以震慑奸徒,焚卷灭据以安定上下人心。如此,惶惶人心自定,党争之氛不起,君臣上下相安,小人辈也无隙可乘了。若父皇以为儿臣错了,儿臣自应一身相担”。一席话,说得有节、有理,既含蓄不露,又明白无误,显着自己为国为民一片赤诚。康熙也点头默许,不由得对他高看一眼。

登龙十二术 百度百科(登龙十二术详解)

一把火把“百官行述”烧了

六、雕弓天狼,王者气概。

雕弓天狼,可以理解为,用射雕的弓箭来射那遥远的天狼星,意指要有雄心壮志和一展宏图的霸气。

胤禛年轻时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标榜自己对皇位无觊觎之心。而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有着大争天下的雄心壮志。他有一句名言: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他以不争的行为,掩饰一颗大争的雄心。在争夺储位的大战中,他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雄心壮志,揣摩圣意,默默办差,对父皇一片诚孝,对兄弟一团和气。而一旦时机成熟,他便当仁不让,运筹帷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康熙帝驾崩的危急时刻,他与邬思道、十三爷胤祥周密部署,成功夺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稳住了局势;面对八爷、九爷、十爷的诘难,他断然猛喝:“无论是谁,敢于走出宫门一步,即刻锁拿”!关键时刻,他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再是与世无争的闲人,而是手腕强硬的王者,一举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利巅峰!

登龙十二术 百度百科(登龙十二术详解)

雍正皇帝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登龙十二术 在《雍正王朝》里的运用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