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典故(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出自)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历史典故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八》:“失此二册,羌人致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比喻事情虽然开始只错了一点,其结果却造成大错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典故

西汉时,有一次赵充国奉汉宣帝的命令去西北地区平定羌人叛乱。

赵充国到达西北之后,发现敌方力量较大,所以认定不可强攻,只可智取。所以采用怀柔政策,避免造成太大伤亡。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典故(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出自)

于是第二天赵充国向羌人大军说:“我们大军前来是讨伐有罪的人,不杀无罪的人。并看在你们其中有无罪之人,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若是杀掉有罪的大首领,天子赏钱四十万;杀掉有罪的中首领,赏钱十五万;杀掉小首领,赏钱二万。”

接下来,赵充国又把之前俘虏的男女羌人放了,搜刮来的钱财也还给他们,无辜的羌人非常感激。

因此,羌人中越来越多的人信了赵充国所说,不久就有一二万人投靠赵充国。赵充国见此便打算在边境屯兵垦植,等待羌人归顺。

可是还没等他上表汉宣帝,告诉他所发生的事,就收到了汉宣帝命他马上平定边事,剿灭羌兵的诏书。

可赵充国却认为这样做不是个好计策,就要给皇帝写信,献上自己的意见。

赵充国的儿子赵卯,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派人劝说父亲:“领兵杀敌,破阵攻城,是父亲你的职责没错,可皇帝既然叫你出兵剿敌你就听他的就好了,还和皇帝争论什么?万一让皇帝不开心,让御史办你的罪,你连自身都难保了。那时候还谈什么国家的安危呢!”

赵充国感叹地说:“我本是一片赤诚之心!对皇帝没有不忠的地方。皇帝若听我的意见,哪能出现这种局面?我举荐辛武贤,他们却派不懂军事的义渠安国当统帅,最终大败而回。以前这里的谷子价钱便宜,我建议买三百万石存起来,羌人想叛乱也闹不起来。最后仅仅买了十万,还让义渠安国耗费去一半。做错了两件事情,致使羌人发生叛乱。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呀。目前边境危机四伏,如果他们连续闹事,再能干的将领也是无能为力,更何况让人担忧的何止羌人一伙呢!所以我要死守边塞,我相信皇上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于是赵充国把撤兵、屯田的想法,耐心地上奏了汉宣帝。后来汉宣帝接受了他的主张,最后招抚了叛军,达到了安邦定国的目的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历史典故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