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孟子,尽心下(《孟子·尽心下》原文)

「浅析系列」《孟子》(尽心下)①

孟子,尽心下(《孟子·尽心下》原文)

前十节:

一、三、四、七、八此五节内容大多涉及古代征伐、凶杀等事件,故不在此多说什么了,若有兴趣去了解,可以先看之前写过的一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文章,在这之后再去了解,不会有所偏颇。

二、

原文: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译文:

春秋时期没有符合仁义的战争。某一国的君主比另一国的君主好一点,这是有的。但是征伐,是指在上者讨伐在下者,相互敌对的国家是不能互相征伐的。

只点不提(以师生关系为例):

师者为上德者,学者为下德者,两者此时拥有师生的授受这一层关系。若,学者从下德者的地位上经过上德者的教育后成为了新晋上德者,那么,师生之间即有了第二层关系——朋友。

注意:

师者不会也不能够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使得自己成为下德者,如此对于师者来说是为丢失了师德之人。

然而,对于如今来说,没有师德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把原先拥有师德而拖下水的学生(因为其自身家教的不良)也多如牛毛。换句话说,在如今的世风之下,师者、学者想要以真正的身份去面对着大千世界,可谓难上加难,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师生,也算是在如今世道下较为幸运的存在了。

不过,若是一位真正的老师,那么他终生不会丢弃他的师德,当他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会选择死亡而护佑其自身的道德,正如孟子在《尽心上·四十二》中写的那样,“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换言之,人走人道,而,对于那些拥有职业的,区分于个人第一身份的社会身份来说,他们拥有了更多的道——隶属于本职业的职业道德,譬如师者之师德,医者之医德等。所以,这四十二节的内容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重新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一遍,会对自己所处的职业有更大的帮助。

四、

原文:略。

译文:略。

只提不点:

在每个时代中,只要牵涉到“征伐”二字,不管是正义之战还是私利之战,都会有所伤亡,而伤亡的大部分群体是为老百姓。那么,就没有什么好多说的,不是正义就可以换取老百姓的生命,而是百姓在降生的那一刻即拥有的生命权理应只有创造他们的天地可以剥夺,没有任何人能够随意拿走他们的生命。再者,哪怕是邪恶之人,只要他们认为人命是值得珍惜与爱护的,他们就是能够被劝善的人,甚至相比于还百姓以太平的明君,在他们眼里,百姓的属性有强烈的不同,以旧朝百姓的生命成全新朝人民的生活,这在人(仁)道之上本就说不通——连人命都缺失了,如何让他们再走上人道?所以,可以说,不管邪恶与否,在生命这件事上,只要是站在生命立场上的人,都是值得去引导、帮助的人。

五、

原文: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译文:

木工和做车轮的匠人可以把只做的方法传授给别人,但是不能使人变得灵巧。

提(点):

一言以蔽之:

每个人拥有自身的天赋,无须眼红他人的谋生手段。你若真正懂得你自己,你一样可以运用你的天赋来使得自己立足于天地之间。

六、

原文: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译文:

舜吃干粮和野菜的时候,好像他一辈子都要这样过下去一样;等到他做了天子的时候,穿着单衣,弹着琴,二位侍女在旁边侍奉,却像本来就是这样。

提(点):

百姓若要使自己的心性往圣贤之道上靠,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自己的心性,不因时代、事态、世风、民气等的改变而改变。以此,真正的心性也就根深蒂固的成为了自身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随之,稳当地走在人道之上,成全自己的一生。

九、

原文: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与妻子。”

译文:

自己不奉道而行,那么道在自己妻子的身上也是行不通的;不顺奉道义去使唤别人,那么也不能去使唤妻子。

提:

古时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点:

今时不仅仅是作为一家之主需要尊奉道义,而是需要全家人,甚至是全族(华夏民族:如今真正的华夏民族还有多少?更多的只是汉族(不再是华夏民族了)人而已?)人都能够尊奉道义。如此,人类生存的环境(人文、自然)才能安平、康泰。

十、

原文: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译文:

财富充足的人即使在收成不好的年份也不会陷入困境,有德行的人即使在乱世也不会遭受祸乱。

提(点):

行事做人几乎都取决于每个人的自身,会因为世道变迁而改变自己心性的人,无法长远地生活在人世间,这是因为,人类本尊奉于一条仅供人类可以行走的路(不偏不倚(人类需要尊奉的实质永生永世不会改变)),然而,世风、民气的转变确是因为组成社会群体的个人属性被人为的更迭了(明言之,即是50、60、70年代人所组成的世风被80、90年代的人所更替,但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情境充斥在身边),若在这样的民风下随意改变自己原有的心性而迎合他们的“潮流”,最终的后果是怎样,我想已经不用多说了吧——告辞~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浅析系列」《孟子》(尽心下)①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