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初探(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教训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毛主席发表了一系列的公开信,反对苏共中央,论述无产阶级专政,从理论上进行了重要的阐述。
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必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普遍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实现四个现代化,发展生产的目的,是要逐步地普遍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这是毛主席从领导工农红军革命开始就一直在坚持的,改善群众生活,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如此方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成为群众生活的组织者,成为领导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组织者。
毛主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
文化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阶级服务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现在有许多人似乎已经忘了这个问题,甚至一点都不关心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出现文化产品、艺术作品、教育产品为资产阶级服务,而非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现象。
这也是长期被人民群众诟病的现象,艺术作品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内容和思想都充斥着一股恶臭味,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毛主席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在科学、文化、艺术、教育队伍中,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也是长期的、激烈的阶级斗争,我们要经过文化革命,经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革命实践,建立一支广大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在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对于某些干部脱离群众,出现官僚主义作风的现象,毛主席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
多好的制度啊,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让干部同劳动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样干部才不会脱离群众,才能坚持群众路线。
毛主席指出:在对外政策方面,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社会主义阵营是国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斗争的产物。社会主义阵营不仅属于社会主义各国人民,而且属于国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在外交政策方面,毛主席一直倡导的都是独立自主、完全平等和相互支持、相互援助。这也是新中国自从建国以来就在坚持的外交政策。
尤其是在苏联内部已经出现了蜕化变质的情况下,毛主席仍然能够坚持在社会主义阵营当中保持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需要顶着巨大的压力的。
毛主席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保持和发展它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持和发扬它的生气勃勃的革命风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反对修正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和反对一切机会主义的斗争。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所谓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人总是会有一些骄傲自满的情绪,要保持谦虚谨慎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是会有人试图走捷径,走机会主义路线,要跟这样的思想进行斗争,太难了。
最后毛主席提出了他的担心和警告: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我们一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以上就是伟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针对苏联内部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系统性地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道路,这些论述,对于当下我们面临的局势也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教训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