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韩非子·二柄(《韩非子.二柄》)

《韩非子》中的典故及寓言故事之5、二柄

故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此简公失德而田常用之也,故简公见弑。子罕谓宋君曰:“夫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者,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于是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故宋君见劫。田常徒用德而简公弑,子罕徒用刑而宋君劫。

1、故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此简公失德而田常用之也,故简公见弑

田常,即田成子,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齐国时,有几大家族势力很大,如晏婴、鲍叔牙、田氏、栾氏、高氏。当时田氏野心较大,他们对上请求爵禄给朝中群臣,拉拢朝中势力,对下用大斗往外借粮,用小斗收百姓还来的粮食。所以没用多久,田氏在齐国,就是民心归附如流水。正因为田氏在齐国极得民心,所以田常才能杀掉当时的齐简公,驱逐了栾氏、高氏,另立了齐王,后来晏氏也逃到了国外,齐国终究被田氏代替。

2、子罕谓宋君曰:“夫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者,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于是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故宋君见劫。

子罕:宋国人,名乐喜,刚才查了一下,这个子罕活的年纪还很长,似乎经历了好几个国君。网上大多都说他是贤臣,因为他不受玉。其实从他的不受玉,也可以看出他的野心不在于玉。而在于更大的东西。从韩非的这段描述中可见,子罕很可能最终劫持了宋君。所以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一两件事,就像白居易放言其三所说:“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子罕任司城,也称司城子罕。所谓司城,即是管理城市建设。从韩非子的这段话中可知,子罕后来把国君刑罚的大权要到了自己手中。据说当时的国君是宋桓候。而桓候的劣迹就是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不知道这究竟是谁的主意?桓候做宋国君三年,即去世易位给宋剔成君。有人说宋剔成君就是子罕。

昔者韩昭候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34;左右对曰:&34;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

韩昭候喝醉酒睡着了,负责给君王管理帽子的,看君王睡着,怕他冻着,就拿了件衣服给昭候盖上。昭候醒后很高兴,问左右的人说:“谁给我加的衣裳。”左右说:“负责帽子的人。”昭王于是就一起惩罚了管衣服和帽子的人。惩罚管衣服的人,是因为他没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失职。惩罚管帽子的人,因为他做了职责范围之外的事,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

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

综上所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表现出他们的真性情),君主就不会被蒙蔽了。

韩非子·二柄(《韩非子.二柄》)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韩非子》中的典故及寓言故事之5、二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