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节俭力行的是谁(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刘立夫 | 人类提倡“节俭”的背后,是洞察了好逸恶劳的天性
人类提倡“节俭”的背后,是洞察了好逸恶劳的天性
节俭是古今通用的美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列举的“智慧、勇敢、正义、节制”,后来被人称作“经典四美德”。其中,节制就包含了节俭的内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恶奢侈、倡俭朴”的传统。在《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众多家训中,虽然它们内容各有所重,但劝俭都是不可或缺的。
节俭,简单地说,就是忌挥霍,寡物欲,不贪心。
一个生活俭朴的人懂得尊重与感恩。我们从小就接受到许多关于节约的教育,如朱柏庐《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的生活中所需要的每一样东西,大到住房、汽车,小到一粥一饭、半丝半缕,都是靠人辛勤劳作而来。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学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尊重别人付出的劳动,自然就能懂得感恩他人和感恩生活。
俭朴使人自律。现代人越来越认识到,极简主义其实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因为人一旦生活俭朴,私心杂念就会减少,生活会更加简单轻松。反之,奢侈浪费则往往会被自身的欲望所裹挟,不可自拔。《道德经》云: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过于沉溺于感官上的享受,只会妨碍人们平和宁静的心境。一味追逐外物的刺激,会让人变得头昏目眩,难以自制。
商朝最后一个君主帝辛,后世称为商纣王,本来天资聪颖,才力过人,深得人心。刚继位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会成为一代明主。有一天,在朝堂上议事完后,纣王忽然拿出一双精致美观的象牙筷子,请大臣们观看。纣王的叔父箕子看了这双筷子后,却忧心忡忡,不说一语。退朝之后,大臣们忙问缘由,箕子解释说:“我看到了这双象牙筷子,就担心纣王会变坏呀!”众臣不解,箕子说:“这样好的筷子,纣王肯定不会把它放在土制的碗罐上,它该配上一些玉制的碗碟。有了玉筷、玉碗碟、玉杯,吃什么呢?像豆角豆叶之类的东西,恐怕纣王也不乐意吃了,他必然要在这样的碗碟里装上山珍海味来吃才感到满足。而有了这些后,他肯定不会再愿意穿粗布短衣站在茅屋草棚下用餐,就会要人费时织衣,费人盖房,而锦衣广厦了。如果这样长久下去,人们就会对他不满,他就会对不满者镇压,必然变得残暴。那时候,你我还能站在这朝堂上吗?”大家只当是个笑话。然而,没过几年,纣王果然变得荒淫无道,最终被武王逼上鹿台,身死国灭。
贪欲是人性最大的弱点,没有节制的欲望将是永无止境的。人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老子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追逐声色享乐,不但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反而失去了内心最淳朴的本性。俭朴之人是克制、自律的,他们能在充满诱惑的世界中保持赤子之心,能不被欲望所役使,这样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智者。
俭朴能培养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劳生俭,逸生侈。”俭朴往往与勤劳相连,“好逸”与“恶劳”总是天生的一对。俭朴,能让人在艰苦清贫的生活中,不惧困难,保持斗志,奋力前行,做到贫贱不移;也使富贵人家,不安于现状,牢记根本,实现富贵不淫。
曾国藩虽然位列公卿,富贵及顶,亦告诫子弟切不可丧失以勤俭治家的根本。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毫不懈怠。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也正是这样把勤俭作为治家之本,曾家的后代没有出现一个纨绔子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刘立夫 | 人类提倡“节俭”的背后,是洞察了好逸恶劳的天性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