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知足常乐的典故的来历(知足常乐的典故有哪些)

知足常乐的典故

知足常乐,汉语成语

解释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知足常乐的典故的来历(知足常乐的典故有哪些)

荣期三乐图

典故:荣期三乐

荣启期(公元前595—前500年),字昌伯,春秋时期郕国人(今山东汶上),生于周定王12年(公元前595年),卒于周敬王20年(前500年),终年96岁。

荣期三乐。载自《孔子家语》和《列子·天瑞》:“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今山东汶上)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

孔子出游泰山时,在山东汶上古郕的郊野里,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穿着粗陋的大衣,腰间系粗绳,一幅清贫之相,但却非常快乐的抚琴高歌。孔子很是奇怪于是请问老者,您为什么如此快乐啊?老者说我高兴的事情很多,就先给您说三个吧。

人为万物之灵,而我能成为人,就是第一个快乐的事情;

第二乐是:“男尊女卑”,我生而为男人,正直阳刚,顶天立地,有自由之身,所以为男人是第二乐也;

(许多人对“男尊女卑”有误解。这里尊卑非褒与贬,不指贫富贵贱,指阴阳、乾坤、天地、男女的对立位置,指各在其位各行其道)。

人有生下来不见日月,没有离开襁褓就夭亡的,我已经九十多岁了,能活着就很幸福啦!这是第三乐。

读书人是用平常心看待贫穷富贵这些身外之物,而死亡则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对待贫穷不忧虑,面对死亡就像走在回家的路上而不恐惧!我安心坦然的居常待终,人生还有什么忧愁不快乐的!说完荣启期哈哈大笑。孔子闻听,敬佩不已,连说“好,好,说得好!先生是一个能够宽慰自己知足长乐的人,真是高士啊”

两位圣贤的这段对话,流传千古,传为佳话,也成为知足常乐的典故。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知足常乐的典故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