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的典故(拓跋焘是什么朝代)
拓跋焘:再度统一北方的北魏太武帝,饮马长江却未能独掌中原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继春秋战国时期之后,中国又迎来了一段大分裂时期,那便是“南北朝”了。西晋八王之乱后,司马皇室东渡,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崛起,双方分庭抗礼,导致中国进入一段长时间的南北分裂、对峙的情况。盘踞在北方的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政权,先有前秦天王苻坚一统北方,后有拓跋焘再统北方,甚至“饮马长江”。
一、父祖旌旗,志吞八荒
前秦天王苻坚在淝水之战大败后,曾宣布向他效忠的豪强们又纷纷自立称王,其中包括拓跋鲜卑。拓跋焘祖父拓跋珪先是在故地代国称王,后迁都盛乐,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也,宜称魏如故”,拓跋鲜卑由此崛起,并延续了百年的国祚。
拓跋珪从群狼环伺的北地兴起,他先后击败收服了四周的贺兰部、铁弗、高车、柔然等草原诸部,并与后燕、后秦争霸于中原,在吞并后燕后一度称雄华北,即皇帝位。北魏第二位皇帝拓跋继位后,趁乘宋武帝刘裕病卒之机,亲率大军攻下河南地区多处军事重镇,他不仅做到了上承父亲拓跋珪武功拓地,还下为儿子拓跋焘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夷险”,虽然父亲、祖父留下了颇为殷实的基业,但拓跋焘继位后的处境并不太平,在南方为帝的刘义隆同样有统一中华之志,而且北魏的周围还有不少敌人,于是拓跋焘为自己定下目标:统一北方,伺机南征,并吞八荒。
二、征战四方,一统北地
拓跋焘刚刚登基的时候,就遭到了柔然的侵扰,柔然可汗大檀率六万骑大举入侵,一度攻陷北魏故都盛乐。曾与柔然有过交手的拓跋焘力排众议,亲率两万骑前去讨伐,但在云中被柔然重重包围,若是柔然给力一点,北魏可能就在这时“完了”。
“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拓跋焘身先士卒,得部众效死力,打退了柔然这次进犯。但拓跋焘深知仅仅打退柔然是不够的,为了统一中国,他必须保证自己在攻打南刘宋的时候自己的后方是安全的,打废柔然刻不容缓。
柔然与北魏长期并立,这次入侵打下了盛乐,被拓跋焘视为耻辱,而在他攻胡夏期间,柔然竟然还敢在背后捅刀子。“今乘其放牧无备出击,可一举灭之”,在大臣崔浩的力荐下,拓跋焘从始光元年(424)至太平真君十年(449)的二十五年间,对柔然进行了十三次军事打击,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
此外,拓跋焘还积极对北方其余势力挥刀,先后灭亡了周围的胡夏、北燕、北凉,将柔然、吐谷浑以外的北方诸胡统一于魏朝大旗之下,结束了十六国纷争的混乱局面,也代表着“南北朝”时代正式开启,最终也由北方政权结束了自八王之乱导致的“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长达三百年的大分裂。
三、饮马长江,仓皇北顾
拓跋焘在北方的精彩表现引起了南朝宋第三位皇帝刘义隆的关注,两人只相差一岁大小,在未来又是只隔一年就双双去世,可以说他们是对方宿命中的敌人,但就南征北伐的结果来看,是拓跋焘更胜一筹。
元嘉七年(430),就在拓跋焘和死敌柔然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刘义隆以到彦之为主帅北伐,刘宋军一度将战线推到了黄河一线,接连夺回洛阳、虎牢、滑台、碻磝四镇。但由于前线拉得太开,五万之众的刘宋需要防守上千里的地方,还没等接触敌人,自己却成了一盘散沙。而北魏则是携大胜柔然之势渡冰河反攻,重新夺回失地。
这一次交锋让双方都把北伐和南征提上行程,不过似乎谁先动手谁就输,元嘉二十七年(450),拓跋焘亲率大军十万南进,在围攻悬瓤时受阻,回撤。然后刘义隆也来劲了,发三路大军北伐,刚开始倒是有些功绩,但可惜的是因为三路调度不统一,东、中路军进攻时,西路军却行动缓慢,西路军高歌猛进时,东路军因为主将临阵脱逃而崩溃,之后,双方攻守之势异也。
在挫败刘宋的全面进攻后,拓跋焘开始了属于北魏的回合,太率领五路魏军逞一时兵威,连跨青、冀、兖、徐、豫、兖六州之地,从黄河北岸一直打到长江北岸,解锁“饮马长江”的成就,而刘义隆只得隔江北望,坐视土地受凌,百姓被辱,“索虏大帅托跋焘自率步骑数十万,陵践六州,京邑为之骚惧,百守千城,莫不奔骇。”
四、内忧外患,雄心不再
但北魏的拓土看上去一帆风顺,实则暗藏危机,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拓跋焘起用一大批汉人为官,推行儒家学说,下诏灭佛,但这一下子激起了“胡汉斗争”。拓跋焘早年最信任的大臣崔浩,历仕北魏三朝,出身清河崔氏,在北魏统一北方大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大功,堪称拓跋焘手下汉人集团第一人的他却因为与鲜卑贵族交恶死了,受株连的还有许多北方汉人大族。
“胡汉斗争”对北魏的恶果不只体现在朝堂之上,还体现在对刘宋的战事。拓跋焘率众饮马长江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甚至扬言渡江破宋,但他的种种暴行早已引起南方汉人的殊死反抗,江淮人民自发坚壁清野,使得北魏军南下后越发难以进军,在命悬一线时与刘宋达成和解,保住了南征的全面胜利。
而拓跋焘任用宦官宗爱可以说是人生最后的败笔,宗爱虽然将拓跋焘照顾的十分舒心,但他天性险暴,行多非法,太子拓跋晃欲将其诛杀,不料先被宗爱谗言诋毁,拓跋焘大怒之下杀了东宫内大批官员,拓跋晃也因此忧愤而死。后来拓跋焘后悔不已,而宗爱担心自己有朝一日被拓跋焘杀了,于是先杀拓跋焘,又连杀东平王拓跋翰,立拓跋余,自领“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中秘书,册封冯翊郡王”,在拓跋余想夺权时又杀了拓跋余,北魏政权一时摇摇欲坠。
拓跋焘一生征战四方,他再度统一北方,甚至一度逼近长江,足以可见其军事才能,然其善战好杀,暴桀雄武,杀大臣崔浩,看上去是鲜卑贵族之胜,但为北魏南征大计平添无故阻力;逼死太子拓跋晃使得北魏霸业难继,自己也死于被他视为“奴才”的阉人宗爱之手,若非后来的拓跋濬、拓跋弘、拓跋宏皆有明君之才,北魏可能一如前秦那样分崩离析,最终覆灭。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拓跋焘:再度统一北方的北魏太武帝,饮马长江却未能独掌中原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