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割据势力是什么(割据对峙)

割据势力长期对抗中央政权需要占领多大的地盘

将全国划分为关中、山西、河北、汉中、中原、山东、四川、两湖、东南、交广、陇右、云贵、西域、辽东十四个区域。第一个前提,割据势力和中央政权都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第二个前提,中央政权除了北方草原没有其他的外部威胁。

第一个例子,西汉前期的南越,占据交广一个区域,西汉有北方匈奴威胁,南越除了西汉以外没有其他有力的威胁,南越和汉朝都处在稳定发展阶段。交广地方相对全国十分狭小,当时的发展也很有限,但在种种因素作用之下支撑了近百年,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汉代南方发展程度非常有限,朝廷中心远在北方,鞭长莫及;二是分封的诸侯、北方的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更大。汉朝通过高祖的数年争战,基本解除了异姓诸侯的威胁,通过平定七国之乱,解除了同姓诸侯的威胁,通过打赢汉匈战争,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才腾出手来彻底消灭了南越。秦汉之际,由于南方开发不足,地方势力可以通过龟缩南方边远之地实现长期割据。

第二个例子,蜀汉灭亡后的东吴,占据两湖、交广、东南三大区域,而西晋占据剩下的全部,西晋国力强盛但面临陇右反叛的威胁,东吴战力尚在且没有其他有力威胁。这种格局维系了十五年左右,就单一弱势政权割据来说算是比较长的了,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东吴在西晋兼并蜀汉之前已经长期经营,根基稳固;二是东吴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了适用于既设战场环境的不对成军事优势,也就是水军;三是中央决心并不坚定,西晋内部一直到伐吴前夕都有反对伐吴的声音;四是陇右氐人齐万年之乱牵扯了西晋的很大精力。这属于缩水版的南朝对抗大号北朝,南陈与周-隋的十一年对峙也基本相近。

第三个例子,刘裕灭后秦后的北魏,这只是历史的一个瞬间,很快就随着胡夏攻陷关中、北魏突破黄河而恢复到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当时,北魏仅占据河北、山西两大区域,而东晋占领了南方各个区域及北方中的中原、山东、关中,北魏背后没有威胁(柔然尚未崛起),胡夏在关中以北对东晋构成威胁,陇右的诸凉、西秦还有辽东的北燕的存在于天下大局并无影响。

受此启发,可以构想这样一种格局,地方势力占据河北和山西,中央占据南方全部及河南、山东和关中,西北外部势力虎视眈眈,以致关中驻军无力东进,地方势力背后的辽东和塞北均无威胁,集中全力于黄河一线,双方在沿河一线对峙。大形势基本和刘宋、北魏对峙的格局相近,只是让南朝得到了关中,勉强扮演一个中央的角色,再通过西北边患的牵制,解除关中对北朝的威胁。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割据势力长期对抗中央政权需要占领多大的地盘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