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观潮课文朗诵教学(《观潮》朗读指导)

《观潮》课文朗诵+教材解析+板书设计

朗诵:侯可歆(四年级学生)

课文内容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观潮课文朗诵教学(《观潮》朗读指导)教材解析:

《观潮》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全文中心句,围绕“天下奇观”一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神奇。

课文第二自然段交代了观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是“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这一段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一词描写了钱塘江、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小山等景物。“人山人海”说明前来观潮的人很多。

第三、四自然段写了潮来时的情景,既有对大潮的直接描写,又有通过人群的反应来衬托潮的壮观。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既写了自己看到的、又写了听到的。

看到的: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听到的: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 响声越来越大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人群的反应:

1、顿时人声鼎沸

2、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一段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如“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潮水奔腾,浩浩荡荡。

第五自然段写的是潮头过后的情景。钱塘江慢慢恢复了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与前文潮来前、潮来时前后呼应,完整地描述了“钱塘江潮”这一天下奇观。

板书设计:观潮课文朗诵教学(《观潮》朗读指导)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观潮》课文朗诵+教材解析+板书设计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