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三思而后行对应的话(三思而后行是褒义还是贬义)

“三思而后行”是不对的

我们常听人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就是说我们做事要经过多次考虑,再做决定,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思虑不周或鲁莽而失败。

“三思而后行”出自哪里呢?

《论语·公冶长》: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正卿,曾促成鲁国之改革发展,开一代正气之风。

他为人谨慎,做事之前“三思而后行”,孔子听说后,评论道:“再,斯可矣。”

对于“三思而后行”孔子是什么态度呢?

孔子说了“再,斯可矣。”

关键在于“再”字。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加”的意思,就是说,再多加思考几次。意味着同意多次考虑。另一种是“两次”的意思,意思是,考虑两次就行了,不用过多考虑。

这两种解释意思截然相反,具体孔子是什么态度,我们不得而知。

我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三思而后行”的危害太大了。

主要有什么危害呢?

一、时间成本太高

思考次数过多一定会消耗比较多的时间,花费比较大的精力。

二、造成心理落差

做事考虑的过多,一定会充足地做好各项准备,甚至做了防范工作,然而,实际收益却不高,与想象的结果有出入,造成心理落差。

三、造成失败的结果

考虑太多,证明这件事本身对自己是有困难的,所以,随着思考的深入,会臆想出很多过于困难的问题,造成自信心不足,导致最终搁置或者直接放弃的结果。

四、错过机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要善于抓机遇,若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只会错失良机。

五、造成不自信

俗话说:“百密必有一疏”,无论你如何缜密思考,而结果很可能因为一个漏洞造成满盘皆输。

这件事失败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会觉得自己考虑了这么多,付出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失败了,自信心大受打击。你以后做事肯定会更加犹豫,更加担心事情的失败。

一旦恐惧的情绪注入了你的内心和潜意识,你会慢慢发觉自己越来越不走运,因为你每次都因为思虑的漏洞而失败。而这里的真实原因是,你内心的担心、恐惧产生的能量,会吸引来与之相对应的不好的结果。如此反复,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思而后行”有这么多的危害,那么我们就要鲁莽行事吗?

并不是。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平时做好积累,提高认知水平

平时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提高自己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个能力提高了,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会节省很多成本。

二、善于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机遇伴随着困难,当我们觉得自己能够做好的时候,一定要果断出击,先把机会抓住。我们就应该不断地挑战自己,这样自己的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只呆在舒适区,只做有十分把握的事情,最终会“不进则退”,因为这个世界不变的唯有变化。只有改善自己、提高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无数事实证明,无论是国家、企业、个人,在大的机遇中采用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遇到问题,针对问题精准分析,才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看似曲折,困难不断,其实,纵观全程,总体上节约了很多成本。

三、以“利他”的出发点思考问题。

如果我们做事的出发点只是“利己”,那么,你的内心会有很多胆怯和不自信。如果我们以“利他”的出发点做事,我们会非常自信,而且能够心生光明、勇往直前。

最重要的是,你的潜意识是积极的,那么一定会吸引来好的事情,长此以往会产生正向循环,你会越来越好。

我们每个人很少会因“三思而行”而窃喜,更多的会因为“错失”而懊悔。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海明威的名言:“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三思而后行对应的话(三思而后行是褒义还是贬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三思而后行”是不对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