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以德服人 是什么意思(以德服人是什么意思-成语词典)

“以德服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小时候看《方世玉》记住了雷老虎的台词“我是以德服人”。当时就想“以德服人”是什么意思呢?“以德服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杨伯峻先生解释为:依仗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人家不会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的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好像七十多位弟子归服孔子一样。孟子认为有两种天下归服的方式:一种是凭借实力并假借仁义使天下归服的,这被称为霸道,霸道的前提是实力强大;另一种是以道德来实行仁义而使天下归服的,这被称为王道,王道不必然实力强大。用霸道的方式征服天下这是比较好理解的,而用道德仁义的王道方式征服天下,可能就需要进行某种转换。这种转换就是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以德服人等以弱胜强的过程。那么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柔能克刚?德能服人?这个逻辑的必然性在哪里?或者柔一定能克刚吗?德一定能服人吗?霸道的前提是实力,王道的前提是道德。实力可以消灭实力,但是实力不能消灭道德;道德也不能直接消灭实力,道德只能克服道德,新道德克服旧道德或者从没有道德变成有道德,但是道德不能直接变成实力。应该说道德可以强化实力,即把弱小强化为强大,道德似乎成为了加强,但是也并没有说清楚道德强化的能力从哪里来?因此,是否可以说,“以德服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以德服人的含义是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服从并没有必然性,更多的是一种或然性。统治者有道德,百姓并不必然就一定会归顺,否则也就不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了。

第二:王道的实现是一种建设性的行为,这种行为很容易被否定。也即是破坏容易建设难。特别是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更容易被偶然的一次错误而否定。比如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人好事,偶尔犯一次错误,那么以前的好事基本都会被清零。逻辑实证主义中的证伪容易,证实难,也是这个道理。

第三: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以德服人”要想成为现实,其最根本的基础或前提仍然需要一定的实力做后盾。

第四,传统的“以德服人”的观念是建立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也即是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大家都认同这种观念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而在当前全球化、全方位开放条件下,异质文明的冲突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以德服人”的理念要想实现势必需要在道德与实力之间保持平衡。

最后,“以德服人”还要避免“以德追祸”(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韩非子·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要想做到《诗经》所说:“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必须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以仁爱的道德之心为表现,做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才能真正实现“以德服人”。

个人见解,聊备一说。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以德服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