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心思不在读书上怎么办就爱玩(小孩子心不在焉没心读书是为什么)
为什么孩子的心思不在学习上
孩子的成绩问题,经常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投入精力多少的问题。(其实不光孩子如此,成年的学习者是一样的道理)很多家长苦恼,自己的孩子明明很聪明,就是心思不在学习上;扯别的老能耐了,一到学习就歇菜。这种问题,作为家长在旁边干着急是没有用的,孩子的心思不在学习上,即使强制性的监督着学习,仍然可能心猿意马,没有效果。
学习心理学中也研究类似的问题,把这种心思在不在学习中的现象称之为学习投入。研究的理论也比较多,比如期望价值理论,他认为影响学习投入的主要包括学习期望、价值以及学生的人格等。
期望
这里的期望,并不是指学习之后带来的奖励,而是自身对于自己学习能力和结果的估计。就是说,孩子自认为能不能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自以为自己并不聪明,很难取得好的成绩时,学习投入的意愿就会显而易见的降低。我在生活中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自己就认为自己并不聪明,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能勉强跟得上,对于自己取得好的成绩和名次并没有信心,自然而然也就不愿意去下功夫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在观察自己孩子是否存在学习期望低的状况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根据生活中其他方面的自信作为判断的依据。因为很多孩子对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可能会盲目自信,比如自己的前途,某种游戏技能等等。这很有可能出于一种学习成绩问题的补偿心理而存在,因此更关键的是,要分析他对于某一门学科或者某次考试之后的估计。
当确实出现“我必须花费比别人多的时间才行”或者频繁的说“我要是考不上就。。。”或者“只要我努力了就可以了”这种明显没有自信的表述时,就要考虑到存在学习期望偏低的问题。
出现这样的问题,建议如下:
1.在语言交流中,避免陷入固有的无助性观念中,尝试去证明其在学习中拥有正常的天赋,把以往的失败归因于方法或者努力;
2.更为有效且立竿见影的就是,创造一种成功的体验。可以引导把大量的精力去克服某一门学科,或者努力辅导某一门学科,尽量在这一科目中考出好的名次和成绩,尽量不要把精力分散开。
价值
价值就是从学习中能获得什么的估计。我们更愿意对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活动投入精力,这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价值可能存在多种类型,比如兴趣、地位、奖励等等。这里我不打算讨论兴趣,虽然实际上兴趣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实操难度是最大的,尤其是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体制之下,培养兴趣其实是一件比较虚无缥缈的事情,有机会的话我们再谈这一方面。下面我着重谈一谈奖励和地位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一、物质奖励
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然而这种手段是否能够达到效果,取决于奖励是不是真的满足需要,以及他的稀有性。我们应当比较容易判断出来什么东西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但问题是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父母太容易没有任何条件的提供给孩子,尤其是由于父母自身幼时对物质的渴望,完全会演变成不想让孩子“受罪”的观念。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对学习投入更高的,反而是相对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物质需求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会实现。
父母绝对不应该太容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我认为应该真正了解孩子喜欢的东西,然后人为的制造短缺,只有缺失才会产生动力,并且把物质的满足建立在良好的成绩和表现上。另外建议在过生日或者节日中给孩子送礼物,而是在他考上好的成绩或者取得一些成就之后庆祝或赠送礼物。
二、父母的表扬
对于小学生来讲,父母的表扬也是学习活动之后能够获得的一种奖励。要想让孩子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父母当然应该多表扬学习中的表现,尤其当孩子能够努力投入学习的时候。
另外,父母的表扬能够达到多好的效果,取决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如果从小和孩子比较疏远,或者过度放纵孩子以至于孩子压根不尊重父母,那么也就不要奢望你的表扬能够有什么效果了。个体永远更在乎我们亲近和尊重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把成绩作为经常性的评价标准,当孩子表现不好时,长辈要避免把自己自我安慰的话讲出来。比如在和别人聊天的过程中,很多亲戚朋友知道成绩不是很好,为了照顾孩子的面子,常常从经商天赋等虚无缥缈的地位找补,反而降低了孩子因为成绩问题带来的羞愧感,这反而对他学习投入不利。不要过于低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适当的应该锻炼这种心理能力。
三、群体地位和竞争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比较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喜欢和身边的人进行比较,产生一种竞争意识。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选择成绩名次远远高于自己孩子的,而是水平略高一点的。对于水平远远高于自己的,更容易产生的是崇拜或者嫉妒,而不是竞争的想法。另外也要随时注意,避免竞争带来的过度虚荣,骄傲等情绪。
人格
不同性格的孩子,对学习的投入水平自然也不同。比如根据观察,内向沉稳的孩子一般比外向活泼的更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甚至女孩的学习投入水平也平均比男孩高一些。不过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基本态度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他独特的优势。相对于其他的因素来,并不值得因为能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去努力塑造个性。如果把孩子都改造成内向沉稳的性格,那反而是教育的悲哀。(我们这里并不讨论诸如懒惰等问题,这主要是自制能力的问题,而不是心思在不在学习的问题。)
上面这些就是目前研究中,对于学习投入大家比较关注的因素。当然,在进行个案分析时,往往还需要考虑学习活动和外部其他活动的关系,当明显学习之外还有一种活动,他能够给我们带来更高的“价值”,比如看电视能够带来更高的乐趣时,我们自然不愿意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整体来看,学习投入就是在期望、价值等因素的影响之下,个体在诸多活动中进行综合比较的结果,如果想要对孩子的学习投入施加影响,还是需要通盘考虑,全面分析的。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为什么孩子的心思不在学习上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