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万物一齐(万物一体哲学)
⑤哲人老子、庄子告诉我:万物一体
老子是中国最著名哲人,其传世并对中国及世界有重大影响的文章为《道德经》。简单地读,其文章中并无“万物一体”之语言,但深思之,则以“万物一体”为基,否则,难以顺畅理解其中文义。其“道”,就是统摄万物、蕴藏一切的终极存在,也即是演化一切存在的基础,是宇宙万物的本底性存在;而“德”,已经是“得”,即是由“道”演化出的通常可感知的个体性存在——古语“德”通“得”。
在此摘录《道德经》几句,供研究参考,认真思考体会后,“万物一体”就在其中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四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第十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四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六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一章》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第二十二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三十七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第三十九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第五十一章》
道者万物之奥。——《第六十二章》
庄子,又名庄周,是中国历史上特别提出和强调“万物一体”的古之大哲,认为道的最高境界就是万物一体。
庄子(网上取图)
庄子的哲学思想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特别体现在对“道”的认识上,因此被后人合称为“老庄哲学”。在老子的基础上,庄子把“道”推广到社会生活及人性人格上,主张万物平等、物我平等,提倡摒除成见,顺应自然。
在庄子看来,整个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地万物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没有人会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如果你真能把天地万物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那么你就会做到尊重、爱护、顺应一切。你也会明白斗则俱损,合则两利的道理。这于当今也是用一种全球的观念来思考问题。
万物一体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生命哲学,是以解决生命问题为中心的学问。
庄子说: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 ——庄子《内篇·齐物论》
“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 楚 越 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庄子《内篇•德充符》
“唯通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与诸庸;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庄子《内篇·齐物论》
“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内篇•养生主》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庄子《内篇·齐物论》
庄子的这些思想,都说了“万物一体”这个命题。
明朝著名僧人憨山禅师评论说,庄子是“总结前知天知人功夫,做到浑然一体,天人一际,然后任其天真。则在天而天,在人而人,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故天与人两不相胜。必如此真知妙语,混化之极,乃可名为真人。”
当世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台湾哲学研究家陈鼓应,评价“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认为“物化”这个概念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物我界限消解,万物融化为一” 。他在《庄子今注今译》中认为,庄子的“吾丧我”就是我摒弃我见。“丧我”的“我”,指偏执的我。“吾”,指真我。由“丧我”而达到忘我、臻于万物一体的境界。
庄子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有人这样翻译解释: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是怎么达到的呢?或者说,怎么会这样说呢?因为那时有人认为,宇宙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存在,这样的认识真是了不起的,达到顶点了。其次,认为宇宙之始是存在事物的,但是万事万物是混沌一体的,并没有详细区分。再其次,认为万事万物虽有区别,但还没有产生是与非。一旦有了是与非的认识,大道也就不完全了。反过来说,大道有亏,人的偏好也就形成了。
老子、庄子,真的了不起啊。他们的思想,被二千多年后的西方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理论、全息宇宙论等物理学证明了。
更深一步,他们的“道”、“一”,就是量子理论的基本场——以太场(比希格斯场更基本),它正如道家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它弥漫全域即弥漫全宇宙,并且是连续的(见合和化文之《大同宇宙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⑤哲人老子、庄子告诉我:万物一体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