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庄子是道家的吗?道家到底是个什么流派呢(庄子是道家嘛)

庄子是道家的吗?道家到底是个什么流派?

实际上,“道家”这个概念是在汉朝才正式出现的。

当时,司马迁他爹司马谈写了个《论六家要旨》,首次将先秦诸子划分为了六大类: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而司马谈定义的这个道家,也不是现在人所认为的,研究修仙的道家——那时候道家不研究修仙,准确来说是黄老道家,或者也可以称为黄老学派

这个黄老道家的根据地是稷下学宫,而稷下学宫是研究怎么治国的,这个学派的主要思想依据是两本书,《黄帝四经》《老子》

从汉初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段时间里,黄老道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后来由于《黄帝四经》佚散,导致后人怀疑黄老学派中的“黄”是为了扯黄帝的虎皮做大旗好抬高自身地位搞出来的虚名,不过后来考古学家在马王堆里发现《老子乙本》的前面就是《黄帝四经》。可见有时候穷经皓首思来想去不如考个古,这一现象可谓“思而不考古则殆”。而《黄帝四经》开篇就是“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有趣的是,司马迁在写先秦诸子的时候写了篇《老子韩非列传》,把人们现在归为法家的韩非、申不害与老子、庄子放在一篇里,还说“韩非喜刑名之学,其归本于黄老”。尽管现在普遍认为韩非是荀子的学生,但韩非曾专门写了《解老》、《喻老》来解读《老子》,却没写《解孔》,他对人性的认识也更偏于老子而非荀子所提倡的性恶论。

比如,韩非在《五蠹》中说“古者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民众而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大意是:上古时人少而物产丰富,所以老百姓没那么多心眼,不需要威逼利诱人就能把自己管好了,现在人多了物资紧缺了所以人们才会开启黑暗森林模式。

这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比较相应,而和荀子的“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人不被管着就会起争纷、变混乱)有着明显不同。所以在西汉时期,当时的人们应该是普遍认为韩非是黄老道家的思想继承者,而非吹捧孔子的荀子的思想继承者。

说到这里,读过《庄子》的读者应该会发现,把庄子和老子、韩非、申不害放在一起,庄子似乎显得格外出戏,人家黄老道家是治国流派,韩非申不害也是研究治国的,而庄子是把梁国宰相之位相当死耗子的人,他们显然不是一路。

老子原文动不动提侯王如何如何,而庄子不大讲这些。

实际上,老庄被当做一个修仙概念相提并论,是在黄帝四经失传之后,热衷谈玄的魏晋时期。

那时候皇帝都有可能被杀,士人们在高压下不敢妄议朝政,只好谈玄了,而庄子的“逍遥”也正好对上了他们的口味。

不过他们嗑药酗酒谈玄本身只是“上好韩申,下必佛老”的无奈之举,如果没那么大压力的话他们就不见得多待见庄子了。所以庄子是道家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毕竟“道家”这个概念本身就在变化。

其实,不止庄子、韩非是这样,先秦诸子里很多人都是被后人划归到这家/那家的,但实际上当时的人并无门户之分,而是各有各的思想,并不是像后人想的那样,这家就都是这个思想,那家就都是那个思想。

比如荀子和孟子俩人都尊孔,后人就把他俩都划分到了儒家,但荀子不仅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了个性恶论,还在自己写的《非十二子》中指名道姓地说孟子不行。如果孟子荀子都对自己是儒家的这件事有着充分的认同感,那身为晚辈的荀子显然不会这样不给前辈面子。

准确讲,先秦真正有组织有纪律能搞事情的,唯有墨家。墨家是墨子和墨家,其他诸子是诸子而已。

因为墨家的组织结构更像个宗教,而非松散的学术学派。墨家的领袖“巨子”是终身制(教宗),在各国做官的墨家人士如果遇到和墨家理念冲突的事情要辞官——就算他官做得再好,巨子让他辞他也得立马辞了(教权大于王权),有钱的墨家人士要给墨家捐款……

实际上,墨家的“兼爱”理念确实和现在很多宗教里的“大爱”很像,而“非攻”则是一堆人直接去帮挨揍的国家打自卫反击战。

按现在的观点来看,墨家是妥妥的左派,而且是以高道德标准自我要求的圣母左派,而非以一堆高道德标准指责他人的圣母婊左派。有左派自然有右派,与墨家相对的则是主张管好自己的杨朱学派了,相当于现在的保守派,也就是善用“关我屁事”“关你屁事”两词省去很多麻烦的一类人。当时这两家势头很大,孟子只能在那酸,说什么“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

不过逃墨逃杨这事儿缺乏历史案例,但墨子本人却是学着学着儒跑了,然后创立的墨家。

不过,大一统的秦朝一建立,墨家就没了生存的土壤,毕竟王权和神权本身就会冲突,所以遇到秦始皇这个控制狂就直接凉了。

庄子是道家的吗?道家到底是个什么流派呢(庄子是道家嘛)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庄子是道家的吗?道家到底是个什么流派?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