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十四世袭刺史(唐太宗亲自选拔刺史说明什么)
唐太宗差点实行的世袭刺史是怎么一回事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为后世帝王奋斗的最高目标,大唐之盛,由兹而起,大唐之名,由兹而显。然而,这位英明仁武齐聚一身的贤主,在贞观时期,却实行了一道我们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政策,那就是世袭刺史。虽然这项政策在两年之后便被废除了,但是这出乎意料的举动却值得我们深究。
世袭官,在秦朝之前比较常见,当时还有一个名词,叫做“世卿世禄”制,意思也就是说,你现在拥有的官位和爵禄可以在你死后传给你的儿子,而你的儿子又可以传给你的孙子,如此一代一代承袭这个官位。
战国后期,列国伐交频频,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世卿世禄其实到最后便是养了一大班蛀虫,所以逐渐被各国废弃。到了秦朝一统之后,所有的官员都由朝廷委派,一概不得世袭,至此,世袭官位便成为了历史。
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经孝文帝改革之后,北魏虽然在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呈现出繁华之态,但是政治上却逐渐滑进深渊。孝文帝死后不到三十年,北魏开始走到了他的穷途末路。至此时,湮灭已久的“世袭官”居然又冒了出来。
在北齐魏收所著的《魏书》中便找到了三例世袭刺史。在《废出三帝纪第十一》中记载道:“帝以世易,复除齐献武王为 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增封九万,并前十五万户。”这里的齐献武王,便是高欢。后来的禽兽王朝北齐的奠基人。
在永熙二年,也就是公元533年,又记载了一位世袭刺史:“戊申,以使 持节、都督河渭部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世袭河州刺史梁景睿为仪同三司”。梁景睿是西魏建立的元老,后来以谋反被处死。
第三位则是一位北魏的宗亲。他叫元天穆,很霸气的名字,是平文帝拓跋郁律之后,也是当时宗亲之中少有的才华横溢之人,他在军事也有成就,声势浩大的葛荣起义便是被他镇压的,也正是因为此时,魏帝让他“监国史,录尚书事,开府,世袭并州刺史”。
可以看到,此时的世袭刺史是用来酬功,而且并不是一种稳定的制度,仅仅是一种奖赏。当时社会动荡,所谓的世袭其实也是一纸空文,不过,也有一些例外。
在《周书·列传第三十六·泉企传》中便记载泉企的曾祖泉景言,是北魏的建节将军,“假宜阳郡守,世袭本县令,封丹水侯”。到了泉企时,魏帝便准其世袭为县令,当时他年仅十二岁。到了他的儿子泉元礼时,已经改朝换代,当时的关中是宇文家说了算。泉元礼立功之后,周帝便封他为“卫将军、车骑大将军,世袭洛州刺史”。
到了保定三年,即公元563年,周武帝才最终下定决心,废除了世袭官,“初令世袭州郡县者改为五等爵,州封伯,郡封 子,县封男”。也就是不给官,只给爵位了。
这个制度消停了将近一百年。到了唐太宗时期,勤学好问,逮住一个人就问治国之策、长存之道。一天便问到了萧瑀的身上,萧瑀便对他说,长存之道莫若周朝,封邦建国而存世将近八百年,至若汉朝,封建诸侯后也得以享祚四百载。萧瑀还举了两个反例,说秦朝废除封建诸侯,才两代就灭亡了,魏晋时期不重视诸侯,也不过几十载的光阴就灰飞烟灭了。最后,萧瑀得出的结论就是,要想使国祚绵长,那就必须要行封建之事,封宗亲,也封功臣。
唐太宗一听,细琢磨好像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考虑了一下,在贞观十一年时下诏:“以诸王为世封刺史。戊辰,以功臣为 世封刺史”。所谓的世封刺史,和之前那些只有空爵的王爷、侯爷可不一样,给他一个刺史的官职,相当于他既有爵位,也有实权,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前世的诸侯国了。唐太宗一共册立了十四个功臣并宗室为诸侯,分别是以长孙无忌为赵州刺史,以赵为公国;房玄龄宋州刺史,国 于梁;杜如晦赠密州刺史,国于莱;李靖濮州刺史,国于卫;高士廉申州刺史,国 于申;侯君集陈州刺史,国于陈;道宗鄂州刺史,王江夏;孝恭观州刺史,王河间; 尉迟敬德宣州刺史,国于鄂;李勣蕲州刺史,国于英;段志玄金州刺史,国于褒; 程知节普州刺史,国于卢;刘弘基朗州刺史,国于夔;张亮澧州刺史,国于郧。
但是,这项政策却受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连被授予世袭刺史的那一部分人也嚷着闹着说不行。相比较回到自己的公国或者王国,他们更愿意呆在长安搅弄风云。长孙无忌更是声泪俱下,说只愿意长长久久地陪伴着皇帝。皇帝一看众人都不愿意,也没了辙,最后仅仅过了两年便废除了世袭刺史。
唐太宗最初的想法还是和周朝一样,多分封宗室和功臣,以辅翼李唐天下。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周朝自从平王东迁之后便如同空壳,只能仰人鼻息才勉强苟延残喘下来。而汉朝呢,刘邦册立的宗亲在汉景帝时反了一次,在汉武帝时又反了一次。对中央威胁最大的,到后来反倒是自己分封的诸侯。任何时代都有相适应的制度,时代不同,制度也自然不同。
他这个想法老朱也弄了一次,结果他自己死了没多少年,自己亲手扶上皇位的建文帝便被赶了下来,生死不明。如果当时我在场,在萧瑀说出那些老古董的话时,真想在旁边说一句:“大人,时代变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唐太宗差点实行的世袭刺史是怎么一回事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