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生命开玩笑不该成为流量密码
拿生命开玩笑不该成为流量密码
4月13日,云南昆明16岁女网红“安安”无证驾驶摩托车,载着21岁网红“小娇妻”,撞上马路中央的隔离带花台,两人现场抢救无效身亡。近年来,摩托车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出现了不少机车网红。与此同时,机车网红因车祸殒命的消息不绝于耳。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0月至今,已经有6名机车网红因车祸离世,最小的16岁,最大的也仅23岁。
短短半年时间,6名机车网红因车祸离世,其中还包括未成年人。这样的结果让人无比唏嘘,但它们看似意外,又不仅仅是意外。那样的“速度与激情”,尽管意在展示技巧、酷炫,但给多数围观者的第一感觉其实就是危险,是在拿生命开玩笑。比如,不少网红发布的视频下,都有网友注意安全的提醒。现在的结果,可谓残酷而沉重。
结合大量的背景信息来看,与其说他们酷爱机车这项运动,不若说是喜欢骑上机车“狂飙”所带来的流量。因为在专业骑手看来,那些视频中记录的“极限”操作,很多都是不专业的、危险的。比如,有的“三番五次超速开车,甚至频繁弯道压线逆行”,不少在骑行中的个人保护措施也严重不足。但是,这样在危险边缘疯狂试探的行为,可能恰恰利于流量的最大化。很大程度上说,这般高度危险,甚至违法的行为,在互联网平台上被大量公开展示,还让一些人因此成为被追逐的网红,本质上其实属于一种“病态”的流量,当其中还有未成年人参与时,就更显扭曲与畸形。
事实上,如此危险的展示,并不只是关涉个人的安危,也还涉及道路公共安全,引诱低龄粉丝盲目模仿之类的问题。可以说,纵容这样的网红行为,其实就是纵容违法,纵容不良诱导。在这个问题上,当然不能把责任推给骑机车这项行为本身,但当危险驾驶行为不断被网络围观,甚至发展为一种网红类型,它显然就不宜被划入到“个人自由”的范畴。相关平台在这方面,应该有起码的安全把关意识。
流量经济和网红效应给了很多普通人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放大了一些“走极端”的倾向。如果没有合理的底线设置,“越轨”“超速”就是大概率发生的结局。其实,到底哪些是危险的,哪些是不值得倡导的,本身并不难判断。个人或许会因为流量的诱惑而放大侥幸心理,但平台没有理由对问题和风险选择无视,不能出事了才后知后觉,更不能认为,一件事只要“火”了,有人围观,就是“存在即合理”。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样的话早已是常识。但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往往能够发现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扭曲力场”,即仿佛只要能够带来流量,能够引发围观,安全似乎可以是让渡的,冒险似乎是值得的,规则和是非都是有可能被突破的。这些年,部分网红在直播中无所不用其极,其实都在证明这一点。只不过,“机车网红”们选择的是一条更危险的道路。
“速度与激情”带来的诱惑,是很多年轻人无法抗拒的。如何玩机车,如何在安全与刺激之间找到一种底线之上的平衡,也注定是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的。然而,在流量光圈之下,这种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安全上的“裸奔”也就成了常态。这更加证明,外部干预,从家庭、学校的规则、安全教育,到平台的流量引导等,都极其重要。
网络世界打开了很多扇大门,但同时也放大了人的原始冲动。无论如何,拿生命开玩笑都不该成为一种流量密码。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中丧失了起码的分寸感,对危险视而不见?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深思。(朱昌俊)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