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降压药,听说另一种更好,该换药吗?本文讲出实情
长期吃降压药,听说另一种更好,该换药吗?本文讲出实情,降压药要经常换?专家:只要没有严重副作用
昨天有读者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原本有高血压,长期吃拜新同和厄贝沙坦,血压控制的挺好,听说有个新药“贝凡洛尔”不错,能否换成这个药呢?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赶紧回复他:“如果血压控制的很好,真的不要随便换药,地平和沙坦是降血压的黄金组合。”为什么不建议高血压患者朋友随便换药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事儿。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对于“耐药性”一词,很多朋友的理解就是,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原来可以达到的药效,现在达不到了,就是产生了“耐药”,实际上,耐药性更多的应用,是对于抗生素类药物抗细菌感染治疗时,相关微生物产生突变对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对于作用于生理机制的一些慢性病治疗药物来说,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并不大。
拿降压药来说,目前临床上一线的几类降压药,不管是通过抑制钙离子平滑肌细胞内流而产生扩张血管作用的地平类药物,还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而产生降压作用的沙坦类,还有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抑制儿茶酚胺分泌的β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排钠,调节血容量的噻嗪类利尿剂,这些药物从降压作用机理上来说,都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产生耐药性,我们的机体也不会因为服药时间久了,就会对药物的反应变弱,因此,基本上不用担心长期使用某种降压药产生的“耐药性”问题。
有些朋友可能要问了,既然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为什么会吃着吃着“血压控制不住”了呢?其实发生这种现象的高血压患者,有很多都是用药依从性不好的朋友,并没有做到长期坚持用药,也没有做好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以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的控制。在年龄增长,影响血管衰老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下,血管的硬化程度加剧,血流阻力和压力也进一步增加,在这样的生理变化下,再去使用原来“管用”的降压药,当然就变得不那么管用了,这种时候,可能就需要调整用药方案,联用其他降压药物来加强血压控制,而不是只是认为是对降压药产生了“耐药性”。
高血压患者随便换药有风险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服用某种降压药或者降压药组合,血压能够平稳的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某些高龄老年人能够控制到140/90mmHg以下的水平,同时也没有出现身体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就完全没有必要考虑换药的问题。
虽然经常会有一些文章介绍一些新型药物或其他药物,这些药物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但这些所谓的“好药”,并不见得比您现在使用的降压药就更好。所谓的好药,并不是它的临床数据有多好看,也不是它带来死亡率降低有多少,这些都是大数据统计的结果,对于个人来说,只有适合自己的,能够有效降压,长期使用安全性高的,才是真正的“好药”。
之所以不推荐高血压患者随便换服降压药,主要还是因为更换降压药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特别是以下2种情况换药,带来风险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更换不同类型的降压药
原本服用地平类药物的朋友,忽然停用地平类药物,换成沙坦类降压药,这种情况就是很危险的。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降压的起效时间也不同,忽然停用一种降压药,换成另一种机理的,一方面用药不一定对症,例如一些肾素活性低的患者,对于地平类药物敏感,对于沙坦类药物就不敏感,而且作为长效的沙坦类药物,要发挥药效,还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在换药过程中可能出现血压波动,甚至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有降血压兼具控制心率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更不可随便停药更换其他类型的药物,这些药物会出现停药反弹的情况,心率反而更容易失去控制,带来更大的心血管风险。
短效药物更换长效药物
降压药的用药原则之一,就是尽量选择长效药物,从而减少用药次数,提高血压控制平稳度,提升用药依从性。但如果原来使用的是短效药物,更换为长效药物,更换的过程也一定要慎重。短效药物虽然作用时间短,但往往起效强效而迅速,而长效药物虽然每天用药一次更便捷,但往往需要长时间服用才能够达到最佳降压效果,因此如果骤然更换,则可能在短期内使血压失去控制,甚至诱发大的风险。例如卡托普利,换成其他的长效普利类药物,当然并非不可以,但一定要循序渐进的更换,并同时做好血压的监测,确保平稳过度,例如可以先减量服用短效降压药,然低剂量服用长效的降压药,逐渐替换,平稳过度,同时做好监测,才是更安全有效的换药方法。
给大家介绍换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不是说降压药一旦用了就不能停药换药,如果在用药期间发现药效不佳,或者是出现了身体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时,及时停药,合理调整用药方案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使用降压药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平稳地控制血压达标,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健康危害和心脑事件风险,因此,换药还是不换药,不要轻信某个药物的宣传,而是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请了解情况的专业人士评估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