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居家隔离储备食物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疫情的突发情况,很多地方上演了一场“超市抢菜大战”,虽然社区封锁后也没有影响蔬菜瓜果、粮油米面的供应,但大家都怕突如其来的居家隔离,哪儿也去不了不说,吃的要是不够了可怎么办?所以还是出现了短期内的疯狂抢购。

那么这些囤好的蔬菜瓜果和肉类怎么存放比较好呢?既能够吃又能保鲜,是不是只要放冰箱里就万无一失了?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问题就出在这里,不少朋友认为提前囤的蔬菜瓜果、肉类、蛋类,只要裹上干净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保存就能万无一失了,消耗好一阵子不用担心变质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这么干过,实际上很不科学。

来自山东的秦女士最近很苦恼,自己当初原本是一片孝心,提前给父母买了一些羊肉、牛肉、虾类放在冰箱冷冻室,还买了新鲜蔬菜放在保鲜室,父母可以足不出户多多补充营养。但过了一阵子之后突然得知父亲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母亲也有不适症状,但比父亲轻一些。

秦女士带着两个老人去医院检查,后来判断为吃了变质的食物引起的不适。且不说那些塑料袋是不是真的很“干净”,就算是,包着食物放冰箱里也并不保险,再就是那些冻肉的保存方式也有很大不妥。

医生告诉秦女士以及老人,囤粮需要讲究方法,盲目囤粮,吃坏了身体还要治病,难受的可是自己。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针对两个主要问题展开探讨:

冷冻肉怎么保存和食用比较科学不伤身?

1.冷冻肉也有保质期

很多人不清楚,新鲜的肉类买回家之后,处理方式得当,保存时间才会延长。不过再长也有保质期,即使没有贴标签。

就比如没有经过处理的鱼类,买回家没有清洗,直接放进冷冻室,鱼肉表面的细菌跟着一起保存了起来,等需要吃的时候,打开冰箱一看,血水凝固了,肉质也不太好了,一股味道扑面而来,很影响烹饪的心情。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好方法:

未经过清理的鱼肉直接冷冻,最多也就放个一两个月就坏了,所以需要先把鱼腹中的内脏掏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洗两遍,把表面的细菌清理一下,再切几段,用保鲜袋包好放进冷冻室保存,避免水分流失,写个标签提醒你是哪天买回来的,这样基本可以保存约半年的时间。其它家禽、海鲜产品在冷冻之前也要这样处理。

至于冻肉究竟可以存放多久,不同的肉类保质期也不相同,我们可以分类来记:

红肉类的,如:猪肉、牛肉、羊肉、保质期通常10-12个月左右;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家禽类的,如:鸡、鸭、鹅的肉,保质期约为8-10个月左右;

海产品类的,如:海鱼、虾、贝类等,保质期相对前两种短一些,保存6个月之内最好吃掉,前4个月是口感最好的时候。

关于“僵尸肉”的说法,大家可以不去在意,所谓“僵尸肉”,至少冷冻10年以上,正规途径是不会遇到的,所以这点大家可以放心。不过买一次肉最好两周之内吃完,不然很影响口感。

2.肉类反复解冻细菌数量翻15倍

家用冰箱的冷冻室温度通常都要低于-18摄氏度,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冻之后,一个是其营养成分会逐渐流失,活性成分会造成不可逆损伤,一个是食物冷冻解冻4次以上,表面细菌数量就会比刚买来时翻15倍,尤其是肉类。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这些细菌,我们可以称之为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繁殖,却不让食物过早散发出变质的气息,多么的“有心机”。

也有人提出异议了,低温冷冻不是可以冻死细菌吗?实际上,肉类在经过反复冷冻和解冻的过程中,自身的细胞环境已经被破坏掉了,细菌会拥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

3.食用时间过久的冻肉有害健康、加速衰老

囤肉不稀罕,很多家庭都会囤,尤其年关将至的时候,几乎家家都要把冰箱塞满的,直到过完元宵节甚至出了正月,冷冻食物时间过长也是难免,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比如吃坏肚子,但说致癌风险的话,着实有些夸张了。

那么长期食用时间过久的冻肉会导致哪些健康问题呢?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首先是食物中毒概率会提升,肉类解冻时,逐渐回升的温度会破坏肉类自身的细胞组织,肉里的蛋白质、脂肪被分解,随着一些水分一起流出,创造了细菌赖以生存的好地方,吃了这样的肉,再好的肠胃也扛不住;

其次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冻肉表面的细菌会随时间推移慢慢下渗,等解冻之后,细菌、微生物、寄生虫会慢慢复苏,恢复活跃,加速这块肉的变质速度。长期吃这样的肉,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还有一点,相信很多人会非常在意,常吃冻肉会加速人的衰老。冷冻肉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在不断氧化,鲜嫩的红色会变成暗红色,肥肉会慢慢变黄,整体出现一股腥味,吃多了真的容易变老。所以,爱吃肉的朋友们,还不考虑勤快一点吗?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4.肉类冷冻和解冻的科学方法

总的来说,冷冻时间越短越好,解冻时间越长越好。

首先我们需要有个好用的冰箱,冷冻效果好。如果冷冻过程长,食物里的晶体太大,容易破坏自身细胞,造成营养流失,所以解冻的时候流出来的血水会很多。冷冻时间越短,晶体越小且分布均匀一点,对肉自身细胞的破坏力可以降低很多。

其次,解冻肉类的时候不要嫌麻烦,直接用热水烫了就炒,这样不仅肉里的营养物质会迅速流失,还十分影响味道。建议慢慢解冻,让晶体化水之后回到肉里,既能保持肉的原味,还不破坏营养结构。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最后,冷冻肉类之前最好根据每一顿需要的量分成几块,包在保鲜袋里再放冷冻室,避免一块肉反复冷冻解冻多次。

用塑料袋、保鲜袋放食物装进冰箱真的致癌吗?

很多人把蔬菜瓜果、肉类等食物买回家后,会连同塑料袋一起装进冰箱里,有观点说塑料袋或保鲜袋含有致癌物质,长此以往对身体没有好处,建议食物“光着”进冰箱。这种论调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很多人会混淆塑料袋和保鲜袋,它们只是看似质地一样而已,成分却不一样。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市面上那些合格的保鲜袋、保鲜膜,多半采用了聚乙烯(PE)、聚偏二氯乙烯(PVDC)的材料,比较安全,PE的建议包蔬菜瓜果,PVDC的建议包熟食。这两种保鲜袋、保鲜膜有较强的透气性,食物能够正常接触到氧气,有效抑制厌氧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保鲜食物。

而我们见到的普通塑料袋,材料是聚氯乙烯(PVC),不透气,食物在缺氧环境中更容易变质。那么用这样的袋子装食物真的会对人体有害甚至致癌吗?

1.对于苯并芘和增塑剂致癌的说法站不住脚

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说塑料袋含有苯并芘和增塑剂,这两种成分会致癌。咱就说,不明真相的老实人最容易听信传闻。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首先,国家允许生产、投入市场的东西,是不可能会害人的,不论常温环境、高温环境还是冷冻环境里,塑料袋都不会让食物变得“有毒”。

其次,不了解化学成分的话,建议不要盲目相信谣言。彩色塑料袋中才会有苯并芘,至于增塑剂,是用来增加弹性和柔韧性的,在100摄氏度以上环境下碰到油脂才会慢慢地迁移,量很少很少,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再者,就算你用了彩色塑料袋放食物装进冰箱里,低温环境下保存个一两天完全不会有问题,所以致癌一说不成立,大家不需要惊慌。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2.虽然塑料没那么可怕,但有3件事最好避免

第一件事:不是所有的塑料袋都适合放食物。

比如比较热的饭菜,建议采用食品级塑料袋装,过热的食物比如米线、刀削面及各种汤面,最好用碗吃,少点外卖,有些塑料袋质量不好或不太卫生。如果饭菜凉了需要用微波炉加热,最好用饭盒而不是塑料袋,高温环境下,塑料袋上的字迹会黏在食物上。

第二件事:再干净好看的塑料品也不能反复用多次。

就拿饮料瓶来说,瓶底会有标注数字“1”,表示这种材料耐热性很差。大家一定见过塑料瓶遇热水扭曲变形的样子,就算不灌热水,时间长了也会释放出致癌物质,所以用过一次就扔掉比较好。

居家隔离期间,你的囤粮方法科学吗?这样囤粮可能影响健康

第三件事:一定不要把腌菜放进塑料容器里保存。

腌菜中含有氯化钠,长期保存在塑料容器中,氯化钠会发生化学反应,出现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

由此可见,懂点实用科学有多么重要。尤其眼下,我们已经在抗疫防疫的路上坚挺了太久,每个人都是战士,如果因为听信谣传而让空气变得更加紧张,从而影响了更多人的生活,那着实是划不来的。所以,不如把精力匀出一点给更有意义的兴趣爱好。

被安排居家隔离的朋友,建议大家保持平静的心情,切莫惊慌,多吃当季蔬菜水果,买来的食物尽快吃完。当下保证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等疫情得以控制之后,我们就能放心大胆地走出门去,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