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20世纪60-70年代,那时候物质还比较匮乏,人们想吃肉了还要等到逢年过节才能大饱口福,平时就连新鲜多样的蔬菜也几乎吃不到。

在人们的印象中,猪油可是一道人间美味了,有地方话管它叫作:油渣子。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可时过境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油的地位逐渐被一些植物油取而代之,各大商超随处可见各种不同的植物油。

有观点说,植物油比猪油更有利于健康,猪油吃多了容易诱发“三高”,甚至可能增加致癌的风险,所以才会逐渐被淘汰。

也有观点说,上世纪中期很多人都是吃着猪油长大的,身强体健,反而换了别的油吃之后,有人得了心脑血管疾病了……

一时间,猪油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其实,人们对于猪油是否有害于身体健康的争议,较早出现在1957年,当时一位美国医生在研究报告中提及:怀疑心脏病跟脂肪有很大关系。

他去了某家正规医院,对心脏病患者进行了随机血管抽样研究,研究发现,这些患者的血管中存在一种很特别的脂肪,但最初不能确定是哪一类脂肪。

后来这个话题在医学界引起了热议,很多人猜测:猪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丰富,是不是因为饱和脂肪酸能使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诱发了心血管疾病?

接下来,咱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点一点揭开猪油的秘密。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一、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用猪油做饭?

在那个年代,猪油可是美食界的一种时尚。有人会特意在嘴唇上涂一层油,好让别人知道他刚吃过了猪油,然后这个人就能收获很多羡慕的眼光。

猪油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挑选一块肥猪肉在热锅里慢慢提炼,最初是微微泛黄的半透明食用油,晾凉了会变成白色或浅黄色的固体状,切成小块吃到嘴里,味道很香,引人垂涎。

当时有一种吃饭很流行,就是把猪油放在碗底,然后盖上大米饭,用筷子搅拌均匀了再吃。没用完的猪油可以保存好了等下次炒菜时用。

那么,猪油为什么这么受欢迎?用猪油做饭为什么会这么香呢?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科学角度说,我们之所以能够闻出不同的气味,主要是因为大脑的判断加以完成的。

首先,挥发性较弱的气体一般不容易被察觉,用猪油炒菜的时候,食材中含有的醛、酮等物质与氨基酸相结合,产生挥发性较强的物质,被鼻子捕捉到,传递给大脑,让我们知道眼前的食物很香,所以激发了食欲。

其次,猪油当中含有甘油酯分解产物以及特殊蛋白质,加之饱和脂肪酸能够把油脂、淀粉、纤维素相融合,让菜品变得口感更好,所以人们吃了会赞不绝口。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二、长期吃猪油对身体有益还是有害?

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关于猪油引发的争议,后来有结果了吗?

根据那位美国医生后续的研究证实,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并非争议当中提及的饱和脂肪酸,而是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另外一个词儿: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就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不是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对身体健康也没有好处。

经科学研究证实,长期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提高冠状动脉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病率。如果一个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超过5g的反式脂肪酸,那么心脏病的发病率就会较普通人增加大约25%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既然猪油不含反式脂肪酸,是可以吃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了?

其实凡事应该讲究个科学方法,虽然猪油没有那么的“不健康”,但是吃多了还是会有一定影响的。猪油含有的饱和脂肪酸,过量摄入会引起代谢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此外,如果平时还有抽烟喝酒的习惯,喜欢吃高盐分、高糖分的食物,还是会加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的。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三、动物油和植物油,吃哪种对健康更有好处?

前不久从某医学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楼主说他的父亲60多岁了,还是很爱吃猪油,自己在家里提炼了一桶4L,基本上够吃半年了。

楼主很生气,当机立断买了玉米胚芽油给父母,说植物油更健康,猪油吃多了容易“三高”,对心脑血管也不好,不能再吃了。

可他父亲不听劝,还说吃饭没有猪油就不香,况且从小吃到大的东西,怎么会对身体有害呢?以前也没听说谁吃多了猪油就生病了,反而觉得吃猪油能养生。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楼主在帖子末尾写道:

虽然心中气不过,嘴上也笨,但为了父母的身体健康,还是觉得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看看医学相关的科普知识,如果猪油吃多了确实不好,也好有个靠谱的理论改善父母的饮食习惯,如果猪油无害,也好以科学还猪油一个“清白”。

帖子下面见很多网友展开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聊得不亦乐乎。几天后,重新翻出那篇帖子,楼主更新了。他咨询过了专业医生,查看过相关医学数据,并且给出了大家一点建议。

我看完后认为楼主的建议还是比较中肯的,结合相关知识,整理了一下,在此分享给大家: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对于很多朋友来看,可能乍一看会觉得纯植物食用油好像更健康一点,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不否认,植物油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降低胆固醇,确实有益于人体健康,但如果烹饪方法不科学,比如长时间高温烹饪饭菜时,植物油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对身体是有害的。而吃猪油会不会降低心血管患病的概率,目前还没有相关科学证据能证实。

我们进一步来看,油脂类脂肪酸主要有三种类型:

1.饱和脂肪酸:含有较多的胆固醇,摄入过量对健康有害;

2.单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帮助人体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和胆固醇;

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DHA和EPA,DHA具有改善视力、健脑补脑、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EPA能够清理血管中的垃圾。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植物油当中,饱和脂肪酸约有10%-20%,不饱和脂肪酸约有80%-90%;动物油当中,饱和脂肪酸约有40%-60%,单不饱和脂肪酸约有30%-50%。

总结来看,植物油只要烹饪方式对了,多吃是有益处的,但也不代表动物油不能吃,偶尔少量吃一点也是可以的。建议不同的食用油隔段时间换着吃,营养补充更到位。

那么哪类油是不提倡大家碰的吗?当然有。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1.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或黄油、油炸类食品、烘焙食品当中的油分,有较高含量的反式脂肪酸,容易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2.自榨油。这种油就是一次性压榨的油,没有经过精炼的过程,所以存在一些杂质及有害物质,并且也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加入抗氧化剂,所以容易发霉变质。

3.没有卫生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小作坊生产的花生油,在库房存放一段时间会生成黄曲霉病毒,高温提炼过程中产生苯并芘等毒害物质,是致癌物,大家一定不要碰。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四、食用油怎么吃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市面上常见的食用油大体可以归为五种:

1.饱和型食用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比如动物油、棕榈油、椰子油等;

2.均衡型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比如芝麻油、花生油等;

3.高油酸型食用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及油酸含量丰富,比如菜籽油、橄榄油等;

4.高亚油酸型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比如豆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等;

5.高亚麻酸型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及亚麻酸含量丰富,比如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等。

对于食用油的合理摄入量,以及不同人群应该怎么吃猪油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当中的建议: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1.普通成年人,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用油不超过25-30g,摄入过量容易带来肥胖、“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摄入适量能维持人体基本的生理机能,同时达到营养均衡。

2.身体健康、坚持运动、饮食和作息规律的成年人,建议每人每天对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需控制在20g以内,也就是低于50g的猪油,一周内不超过3-4次

3.如果是“三高”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取量每人每天不超过14g,也就是35g猪油,一周内不超过1-2次。

所以,普通人如果喜欢吃猪油的话可以适量吃一点,心血管疾病患者或“三高”人群不是不能吃猪油,只是要少吃为好。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其次,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换一种食用油吃,因为不同种类的油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都适当吃一点对身体有好处。

不同种类的油建议参考不同的食用方法,比如:炒菜可用花生油、芥花油、杏仁油,炖肉蒸煮可用豆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调凉菜可用橄榄油、菜籽油。

最后,建议买个小油壶,取少量食用油放在厨房备用,短期内可以吃完。大桶油密封好之后放在避光、干燥的环境里。如果出现刺鼻气味或感到不新鲜了,建议别再食用了。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讲究个“中庸之道”,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有一定的优缺点,植物油比动物油更有利于健康的说法,并不绝对,所以我们需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做到合理搭配、均衡饮食。

再者,对于任何一种食用油,用量问题都值得注意,如果某一段时间你觉得猪油吃了不少,可能过量了,那就少吃五花肉,换一段时间的植物油,控制一下脂肪的摄入,同时增加体育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

“三高”人群能吃猪油吗?植物油和猪油哪种更健康?给你科普一下

想要健康和长寿,毕竟是个长久工夫,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科学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偶尔嘴馋是人人无法避免的,但要记住,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多吃,要懂得适可而止,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消化吸收,正常地吸收营养,减轻脏器的工作负担。只有受得住嘴巴的寂寞,才能享得了长久的健康。愿大家都能健康长寿,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