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任重道远,院校长献良方!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任重道远,院校长献良方!,基层医疗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调研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林敬)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4月15日,2023中国中医药50人峰会上,多位中医药大学院校长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献良方!
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用创新教材提升中医服务乡村能力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
中医的发展得益于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反反复复实践的总结,同时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自于防病治病的经验,所以它来自于民间,跟基层更有融合。基层医生尤其是乡村医生不仅要面对病种多样、病情严重、病势危急的临床形候,同时还要面对乡村百姓防病不当、小病不治、大病久拖、多病交加等不良健康情境。未病他们要能防,要能普及养生保健知识,小病要能够治疗,大病要能认识,重病能转到大医院去,慢病要能管,可以说乡村医生应该是“万金油”医生。
目前的问题是,长期服务乡村基层的医生们因城乡教育教学等信息资源的不对等而面临医术难以提升的困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编撰了适用乡村医生的教材《互联网+乡村医生培训教材》,共计12本,目的就在于将先进而实用的医学理论知识、实用技术的教育教学资源灌注入乡村基层,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长春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曲晓波:要有机制促进基层中医服务人员能力提升长春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曲晓波
和西药相比,中药较为便宜,而且中医诊疗不需要很多的医疗检查设备,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服务,也更快捷。所以《中医药法》第16条明确规定,要求在基层医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等,都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和推广适宜的中医药技术方法。
但是目前来看基层医生的培训还处于“没人管”的状态,他们没有晋升职称的需要,也不需要靠职称来提高工资,更多的是处于自由从业的状态。没有约束,只靠个人主动性,群体提升的速度就会很慢。另外,过去的基层中医只提供中医药服务,不接触现代医学。其实,基层医院的医生多以全科医生为主,懂些西医知识,可以在基层发挥更好的作用。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肖鲁伟:基层的概念要有新的界定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肖鲁伟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首先要把基层的定位明确下来。如果“基层”理解成乡村,是中医药最具有优势的地方。因为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适宜技术经过数千年历史的实践和凝炼已经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果把“基层”理解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理解为县级医院,可能需要花大力气去提升防病治病的能力。现在慢病已经从大中城市转移到了县、乡,慢病的管理需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所以提升的关键要放在重大疑难疾病治疗和中医理论创新上面。
也就是说,基层的概念要有新的界定,明确了目标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提升”的方案。如果“乡村”还停留在过去的农村的概念,在目前城镇化,50%多的人口迁往了城镇的情况下并不是很合适。村卫生室、卫生所、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县域的中医院、中西结合医院,市级的中医院、中西结合医院,省级的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要成为一个整体的治疗体系,各自的分工要有界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杨金生:医保政策是基层中医服务提升的保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杨金生
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很难。首先,在大城市门诊病人可以直接纳入医保报销,但在缺医少药的乡村,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中医药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账户上只有较少的钱,可能用一次就花完了。国家的医保政策是保基本、强基层,基本和基层就是以县为中心,通过覆盖大部分乡、村的医疗卫生体系来满足基本医疗保障。但目前来看,医保政策分配还不均衡,也就是说从制度上制约了中医药事业在基层的发展。
其次,老百姓已经养成了习惯,在村医处看病不需要交挂号费,没有诊断费,用刮痧、拔罐等器具治疗,或推拿按摩等都被认为是顺带手的事儿,乡里乡亲的也不能收费。这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可持续性就不会强。
第三,现在真正在基层服务的有职业医师资质的中医药服务人员非常少,大部分拿到中医职业资格的医生,都已经在县级以上医院执业了。低学历层次中医学专业毕业生无法保证自身的中医诊疗能力,也就很难提高疗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