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艾滋病人数
为何我国西南艾滋病发病率较高?不一定怪贫穷,或还有5个因素,四川艾滋病为什么多
艾滋病是现代对人类威胁较大的传染病,我国依法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艾滋病从确诊首例到全球流传不过四十多年,但它已经从单一的疾病,升级为社会问题;已经从传染病,衍化出恐艾症;已经从不治之症,降级为可防可控的慢病。
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是有重点分布区域的,数据显示:西南地区比较高。
2023年4月11日,第八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报告的艾滋病人和感染者122.3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当年新报告病例数10.78万,呈现“一喜两忧”的特点:
喜的是:2022年新报告的病例数,比2021年下降16.7%,防治艾滋病工作有进步。
忧之一:艾滋病传播途径以不洁行为占绝对优势,达97.6%,管好“下半身”任重道远。
忧之二:艾滋病高发地区仍是西南地区突出,第一名是西南地区某省,发病率为十万分之17.47,意味着每1万人至少有近2人是艾滋病患者,是最后一名山东省的18倍。发病率前5名的省市,西南地区占4席。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艾滋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毒叫HIV,艾滋病叫AIDS,先感染HIV,然后才有AIDS。三大传播渠道是血液传播、不洁行为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毒原生于非洲,1959年被首次记录,如何传播到全球无从考证。第一个艾滋病人1981年在美国确认,1982年正式命名为艾滋病。我国首例艾滋病人在1985年发现,为境外输入。本土首例艾滋病人1989年出现。
艾滋病发病原理:是艾滋病毒成功在人体扎根,主动攻击免疫系统,特别是主力CD4细胞。当CD4细胞大量死亡至警戒线以下,免疫系统崩溃,人体彻底沦为“不设防之地”,病人死于多种感染和肿瘤。
艾滋病毒要实现传播,有4个必备条件,缺一不可:
1、含有艾滋病毒的高危体液,从感染者身体里排出,多见于血液、伤口液体、生殖器分泌物及乳汁。
2、高危液体进入人体,以共用针头、不洁行为、母婴传播为主要形式。
3、进入人体的艾滋病毒,有足够数量,否则会被免疫系统清除去。
4、艾滋病毒繁殖很快,短时间内在人体扎根。
一旦4个条件都具备,就进入感染后3个阶段:急性发作期,约一个月内出现和缓解,人体会发出各种警示信号;无症状期,时间长达4—8年,免疫系统在逐渐“崩坏”;艾滋病发作期,生命进入倒计时。
不过,随着筛查和检测技术进步,治疗方式改进和新药问世,艾滋病患者的寿命有效延长。存在艾滋病感染高风险的人群,早预防、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很重要方式。
艾滋病为什么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有的人认为是“穷”引起的。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又想过上好生活,道德和底线逐步丢弃,有的地方是整个片区存在不良风气,形成一条完整的不良产业输出链条。
贫穷当然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但西南地区不乏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为什么也是艾滋高发地区?同样是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艾滋发病不高?所以,要从多方面找原因,不一定是贫穷。
具体看,有5个重要原因:
1、艾滋病是国外传入的高致死传染病,我国2010年取消了限制艾滋病外国人入境限制,即入境不查他们是不是艾滋病人了,其中有相当数量是留学生。
有的国人虚荣心重,认为与外国人处男女朋友有“面子”,对外国人不设防、不拒绝,西南地区就曝出过相关的“辣眼”报道。
2、西南地区历来民风刚烈和开放并存,至今仍存在一些奇异的习俗,对传统婚姻道德有坚守的一面,也有冲击的现实,夜生活丰富的西南地区更是多见。
3、有的西南边陲与境外涉毒高发地带接壤,如金三角地区,同样是艾滋病高发地带。
4、文化水平受限,对艾滋病一知半解,或心存侥幸,加上预防艾滋病科普不到位,出现“一老一少”高感染群体:老是指老年人,生理需求无处安放;少是指青壮年,个人行为放纵。
5、不排除破罐子破摔,危害和报复他人的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自身成为高危传染源。
总之,艾滋病是“不发病则已,一发病就要命”的高危传染病,从当下做起,管好自己,约束自我,远离高感染的因素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