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让“银发知播”成为网络顶流

让“银发知播”成为网络顶流

李 翔

在网络直播已经融入许多人日常生活的背景下,近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集体奖花落13位“银发知播”。他们平均年龄77岁,最年轻的也已年过花甲;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馆原馆长,还有大学教授和中小学教师;他们的知识体系涵盖天文、物理、文学、美学,借助短视频与直播,将毕生所学授以他人,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成为真正的“网络顶流”。

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直播间,部分主播为追求流量不择手段,让人感到“吃相难看”。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中,“银发知播”无疑是一股可贵的清流。早已功成名就的“银发知播”凭借的是对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实打实地向网友传播知识文化,粉丝和流量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身外之物,结果却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粉丝和流量的增加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银发知播”感动中国,首先受益的就是网络观众。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年代,想要听一堂中科院院士的课,难度可想而知。但借助网络直播,众多网友有了平等接触优质资源的机会。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是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但在直播间里面对诸如“地球边上为什么会有个月亮”“太阳系到底有多大”“如果要带三样东西去月亮,你会带什么”这样的问题,仍是不厌其烦地为网友答疑解惑;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吴於人因为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非常出彩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科学姥姥”,家长纷纷留言“每次孩子问物理题都不敢随便说,就需要吴姥姥这样的视频”。

“银发知播”成为“爆款”,丰富了短视频平台的呈现风格,让硬核知识更接地气,甚至提升了视频直播时代的文化内涵,某种程度上也在为直播和短视频正名。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忧心忡忡,担心直播语境下带来过度娱乐和消解严肃的后果,甚至会带坏未成年人。但实际上,网络直播这项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区别只在于使用的人,也就是主播。正如刀无对错,在罪犯手中可能会成为杀人工具,但在厨师手中却可以做出精美的菜肴。“银发知播”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大大拓宽了传播知识的渠道,打破传授知识的时空边界,降低获取知识的门槛,也扭转了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被“妖魔化”的趋势。

对于“银发知播”群体本身,这也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好事。这群老人退休之后并没有被数字鸿沟阻隔,而是主动学习技术、利用技术、玩转技术,把“年老”的经验和知识用“年轻”的形式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不仅有利于自身发挥余热,也为更多老人树立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榜样,这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就像汪品先院士感叹的那样,他很喜欢看网友的评论,因为“那些话语意味着观众和科学家在产生共振,对科学家是一种鼓励”。

近年来,知识类的直播和短视频越来越受用户青睐,“银发知播”在活化线下资源、引进优质内容等方面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积极启示。未来一方面希望平台能够凝聚正能量,多一些类似“银发知播”这样有温度、有深度的优质内容推送;另一方面也期待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的老人加入“银发知播”队伍,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发展的“白发青年”,在更多领域生动演绎“时光不老”的传说。

来源: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