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销差旅费,为何让几张发票难住了
报销差旅费,为何让几张发票难住了
报销差旅费,为何让几张发票难住了
何至承绘
再次接到出差任务,第77集团军某旅副连长丁毅没有像上次那样反复推辞,而是很快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开往机场的班车。
“不是不想给机关干活,而是被之前的经历折腾怕了。”谈及此前拒绝出差的原因,丁毅道出一段往事。
去年夏天,丁毅接到机关一名科长打来的电话,询问他能否出差回一趟老家,替机关办理几名军士转业移交的相关事宜。“一是目前科里就我和另一名干事在位,实在抽不出身;二是考虑到你对自己家乡熟门熟路,办事更方便。你放心,产生的费用留存好发票,回来后依规报销。”科长的话情词恳切。
这名科长刚说完,丁毅就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第二天一早,他便带队和那几名转业军士一起,踏上了出差之旅。
方便起见,丁毅统一为大家购买了往返机票,并垫付了食宿和市内交通费用,金额总计近万元,“到时候我负责报销就行,你们就别操心了,免得还要分头往机关跑。”
虽然是第一次出差,不过办事细心的丁毅将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很快完成了任务。返回单位后,本以为这趟旅程能够顺利画上句号,他没有料到的是,因为几张发票,自己垫付的差旅费迟迟无法报销。
“你这几张住宿和餐饮发票全不对。你开具的是对私发票,而非对公发票。”
在报销差旅费时,面对财务科助理员抛出的一连串专业术语,丁毅感觉摸不着头脑:“啥对公对私发票?派我出差时,只告诉我要开发票,也没人说还有这些道道啊!”
虽然丁毅委屈不已,可规定摆在那里,只能照办。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在今年年初利用休假回家的机会,挨个店铺登门,重新开具发票。可令丁毅没想到的是,时隔半年之久,他之前出差住过的宾馆竟已停止营业。
“商家都找不到了,又去问谁开发票呢?替机关出差办事,难道还要自己掏钱?”眼看垫付的几千元钱似乎就要这样“打水漂”,丁毅心中既不甘又委屈。回到单位后,他将自己的经历发到“首长信箱”。当天下午,他便接到旅领导打来的电话,让他去办公室一趟。
“机关工作忙,大家都理解,但你不能只给官兵派任务,不给大家教方法。当初出差前,你在电话里交代好发票该怎么开,不就省去了许多麻烦事吗?”推门进入办公室,丁毅看到旅领导正在批评当时派他出差的那名科长。
随后,旅领导又扭头对财务科助理员说:“严格财务报销制度,是为了部队利益不受侵害,可是你机械执行规定却损害到官兵的个人利益,这不让人寒心吗?”
说罢,旅领导叫大家一起围坐在办公桌前商量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以及将来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
“机关可以印制《差旅费报销手册》,写明经费使用标准、报销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后再派人出差,提前交到官兵手中。”
“至于不能重开的发票,可以让机关写一份情况说明附在发票和支付证明后面,当作报销凭证。”
听罢两名机关干部的建议,旅领导当即表示赞同。他紧接着语重心长地说:“以后机关开展工作,务必多站在基层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不要自己省了事,却给官兵添了堵。”
找到解决办法后,几个人打算离开办公室,不料丁毅被旅领导叫住:“我替机关的同志向你道歉,也很感谢你能向我反映问题,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一番诚挚的话语,让丁毅心中的委屈消散了。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差旅费报销到账的短信提醒。
事情至此尚未结束。几天后,一则关于财务报销工作的通知和《差旅费报销手册》同时发到了官兵手中。通知明确:以后凡是官兵先行垫付的各类经费支出,机关承诺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报销;对于因特殊原因导致的程序、票据有误等问题,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经核实后由机关统一出具情况说明作为报销凭证,确保不再出现“因公损私”的情况。
通知一出,官兵们拍手叫好。丁毅也不由得欣喜:“这条暖心规定的出台,里面也有我的一分力。”(■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佳豪)
记者感言
交办工作不妨“多说几句”
■李佳豪
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作“知识陷阱”。它是指在沟通中,已经掌握某项知识的一方,很容易先入为主地认为其他人也同样掌握此项知识,于是将语言简单化,导致双方产生交流障碍和理解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知识陷阱”的现象普遍存在:家长在给孩子辅导功课时,总认为一些公式并不复杂,于是常搞不懂为何孩子总是连如此简单的东西都记不住;老兵在为新兵教授动作要领时,认为自己只要做几次示范就能让新兵学会,殊不知新兵常因无法理解动作背后的原理而无法顺利掌握。同样地,对于一名长期和发票打交道的财务助理员而言,很容易区分对公发票和对私发票。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官兵而言,若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很难分辨这两者间的差别。
因此,各级在给部属交办工作时,不妨“多说几句”,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对方是否能够理解我的意图”“我布置工作是否讲得太简略了”“应该提醒的注意事项是否都交代清楚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消除因信息差带来的认知问题,从根本上避免类似上文中“因机关干部少交代一句话,却让官兵跑断腿”的情况发生。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