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和图书馆成为“好朋友”

和图书馆成为“好朋友”

【案例】

作者:庄严(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对很多孩子来说,图书馆是一个非常神奇、梦幻,让人充满向往的地方。这里的世界多数时候是静悄悄的,孩子们被自然的兴趣牵引,与书架中的某一个人物、某一种经验偶遇,由此展开了一段心灵交汇、精神互通的历程。

当然,除了这种自由的、缄默的沉浸式阅读带来的益处,今天的图书馆,还扮演着很多不同的“角色”,带给了孩子们别样的成长:它有时候是活动园,有时候是博物馆,有时候是大讲堂……一切神奇的形式,一切宽广的内容,都可以在这里遇见。孩子们在这里交流、协作、沉思、洞见,为兴趣的生发、未来的创造积蕴着无限可能。

这样的图书馆,于孩子们来说,是如何可触摸、可见、可感的呢?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怎样设计和导引,为他们的灵魂成长搭建桥梁?

北大附小通过“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馆”两个渠道发力,把校园阅读的“奏鸣曲”变成孩子们快乐阅读、持续阅读的“交响乐”。

2021年11月22日,北大附小开启了一项行动,名为“点亮图书馆”,就是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系列开展五大挑战任务:获取图书馆的信息,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参与图书馆的活动,协助图书馆的建设,开展图书馆的研究。活动期间,孩子们通过记录探索图书馆的过程,绘制自己和图书馆的故事,与图书馆合影,点亮图书馆展板,完成以上五种不同学习任务,获得五色“能量卡片”。三周时间下来,图书馆一共吸纳了来自64个班级的1000多名同学参与,完成了800多份图书馆成长手册,开展了至少4000次图书馆探索行动。孩子们一步一步地在游戏中熟悉图书馆,和图书馆成为“好朋友”。

北大附小的班级图书馆也别具一格,带着北大文化的烙印。在四(8)班的班级“微型图书馆”建设中,孩子们首先自愿结成小组,确定微型书架主题;之后,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为该主题寻找一本最有价值的图书。最后小组汇集推荐的图书,并一起设计图书推介海报。在推介分享会中,四(8)班的少先队员推荐了红色书籍,介绍了北大图书馆与李大钊、毛泽东的故事。他们引用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培永教授的话:北大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源地。北大附小的孩子们传承北大红色基因,就要多读书,有思想,靠读书获取思想,用思想拥抱未来。

孩子们受益于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馆的滋养,把在这里领悟到的思想和价值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给他人。在“乡村书屋建设”中,有位小朋友认真地说:“我建议乡村书屋开展捐书活动。乡村书屋还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成立阅读社或读书小组,开展猜书谜和朗诵会等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协调工作。”孩子们的建言也许稚嫩,但那是由阅读、由图书馆点燃起来的成长之光、希望之光。

一个人在最好的年龄,遇见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人、到过什么样的地方,都会进入生命深处,化为永远的精神财富。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馆也因此成为孩子永远依恋的精神之乡。为了这样的精神之乡,老师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希望以学生阅读的“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的“大文章”。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8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