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摄入微塑料

人体1周“吃”进5克微塑料!如何避免危害?本文详细分析,微塑料人体每一天的吸收

“少喝瓶装水!94%含塑胶微粒恐致癌,或是宁愿渴死也不喝瓶装水。”

“瓶装水的塑料瓶会析出微塑料,喝多了致癌。”

......

不可置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塑料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塑料瓶等。塑胶微粒真的会对对人体造成危害吗?传言也建议多喝水多运动帮助排出塑化剂、多吃十字花科的蔬菜可以加强我们肝脏这个排塑化剂的功能?这些言论是否属实?我们一起来看看。

摄入微塑料

一、瓶装水会释出致癌塑胶微粒,是否属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体内存在一种隐性的微塑料。根据数据统计,一个人一周“吃”进肚子的微塑料高达5g之多,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数量。而瓶装水虽然可能含塑胶微粒,但不会有塑化剂,塑胶微粒并不等于塑化剂。我国的塑胶依回收分类可分为七类,会添加塑化剂的是第三类(PVC),其它六类并不会有塑化剂的问题。而塑料瓶是第一类(PESHAT)。

在现实生活之中,塑胶微粒其实无所不在,过往的研究认为塑胶微粒不会被人体吸收,因此除非上面带有重金属或戴奥辛等污染物,否则对人体没有特别的影响;但近两三年的研究认为塑胶微粒还是可能对人体有负面影响,只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没有看过文献指称塑胶微粒可能跟癌症有关。

摄入微塑料

此外,塑胶微粒和塑化剂是两回事,如果把塑化剂与塑胶微粒画上等号并不正确。目前科学界已确定塑化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塑胶微粒对人体的危害还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就算喝到塑胶微粒也不代表喝到塑化剂,而断言塑胶微粒会致癌也没有科学根据。

一般来说,有添加塑化剂的塑胶是PVC,依规定,PVC不能当作食品容器,也不能来装饮料。能装饮料的是PET、PE、HDPE等,这些都不会添加塑化剂;退一万步说,假使塑胶微粒上带有塑化剂,也要考虑摄取剂量的问题。塑化剂在低浓度、未达参考剂量的情况下,即使终身暴露也不会造成危害,因此即使瓶装水中含有微量塑化剂,可能一天要喝到上百瓶才会达到危害剂量。

最后,塑化剂在温度越高、脂肪量越高的食物中越容易被溶出,一般民众在不易分辨容器材质的情况下,外食、外带饮料时,建议尽量使用自己的环保餐具最为安全。综合以上,专家指出,瓶装水中可能会含有塑胶微粒,但塑胶微粒不等于塑化剂,且依规定,装食品、装饮料的容器不会添加塑化剂。至于塑胶微粒,其对人体的危害未有定论,但目前没有证据支持塑胶微粒会致癌。

摄入微塑料

二、化妆品、沐浴乳、洗发精、染发剂中含有塑化剂,会从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是否属实?

化妆品、沐浴乳与洗发精常会为了香气而添加香精,而在过去,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塑化剂会被作为定香剂而用来保存香精,因此添加香精的沐浴乳等产品可能就会检测到塑化剂。但现在厂商对于塑化剂都会特别注意,卫生部门也有相关限制。

染发剂中含有的对苯二胺(PPD),对苯二胺是一种色料,不是塑化剂,以前有人认为对苯二胺会致癌,但国际癌症中心(IARC)是将其分类为第三类(不能归类为对人类的致癌性),其在动物实验中的致癌性不明确、在人类中也没有资料,另外欧盟也将对苯二胺视为可用。只不过还是很多人对对苯二胺心存疑虑,因此有替代品就会替代。

摄入微塑料

塑化剂虽然会从皮肤吸收,但从皮肤吸收的量不大,对人体主要的影响还是来自口服。早期化妆品、沐浴乳、洗发精、香水等产品的定香剂里可能会有塑化剂,定香剂的作用是让香气比较持久,但现在厂商与民众都很重视塑化剂的影响,即使不是所有厂商都不用含塑化剂的定香剂,会使用的比例应很少见;而这些产品并不是用PVC包装,并不会有从容器释出塑化剂的问题。

最后补充一点,有些清洁产品如沐浴乳、洗发精等,可能含有会干扰内分泌的物质,但法规的限制含量是0.1%以下,因此在正常使用、使用后清洗干净的情况下,对人体的风险很低。

摄入微塑料

三、多喝水、多运动、多吃十字花科的蔬菜可帮助排出微塑料,是否建议这么做?

塑化剂的代谢物质会从尿液、汗水排出人体,它的半衰期是24小时,其实很快就可以排出,而多喝水多排尿、多运动多排汗则可以加速它从体内排掉。不过多吃十字花科类蔬菜可帮助排出塑化剂没听过相关科学证据。

塑化剂本来就会排出人体,不用刻意做些什么,但多喝水、多运动本来就是好的;而塑化剂是脂溶性,多吃蔬菜可能可以减少脂类摄取并加速肠胃蠕动,对加速排出塑化剂可能有间接的好处。

塑料涵盖着我们的衣食住行,那么日常应如何降低微塑料的危害?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从饮食开始。在饮食上,我们要减少塑料产品等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在生活上,一定要做好垃圾分类管理。此外,我们购买衣服时,也一定要不要选择聚酯纤维的,更应该选择棉质衣服。 实际上,减少塑料产品的使用才是避免微塑料污染最有效的方式,这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以避免身体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