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心脏骤停女友抢救
上周抢救了一位心梗患者,今天病情稳定搬出了监护室;与其说我们医生救活了他,还不知说他妻子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患者,黄先生,51岁吃完晚饭突然觉得恶心,想去厕所呕吐,可是还没走到厕所,瞬间摔倒在地。黄先生的妻子看到丈夫摔倒,马上呼叫丈夫,可是没有答应,于是触摸黄先生的大动脉没有波动。
妻子把黄先生放平在地上,同时让别的家人赶紧拨打120,同时开始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到120赶到,判断黄先生心跳恢复,做了一份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在送往医院途中,患者再次心脏停跳,监护显示室颤,立即电击除颤,瞬间黄先生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后直接送患者进入导管室,打通血管后送回监护室。经过一周的全面治疗,黄先生终于病情稳定,今天搬出了监护室。
推着黄先生出监护室的时候,黄先生一直感谢我们,我们说他要真正感谢的是他的夫人,因为如果没有他夫人第一时间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他根本等不到120车到,更来不了医院。
您肯定会问,黄夫人是医生还是护士?
当然都不是,只不过,黄夫人之前正好听过一次心肺复苏的培训讲座,平时也看看心血管方面的科普,所以在危急时刻,也本能的做出来急救,这才救了她先生。
一、心脏骤停唯有心肺复苏能救命
对于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能让其增加2~3倍的生存机会,否则每延长1分钟,存活机会就会减少10%。
我们的大脑缺血缺氧不能超过4分钟,如果超过4分钟,或更长时间,就会导致脑死亡,这时候即使心跳恢复了,脑子也无法恢复,变成植物人。所以,心跳停止,必须马上心肺复苏,通过外力按压,代替心脏工作,最主要是维持心脏的供血,降低脑死亡的风险及维持脑及全身组织脏器的供血。同时心肺夫复苏能恢复已经停止的心跳。
但是我们会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很少,掌握心肺复苏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我国每年有55万心原性猝死患者,但大中城市仅4.5%的会实施心肺复苏,而院外猝死生还者比例不足1%,而美国这一比例则是12%。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我国所有经历过心肺复苏培训合格的公众仅有1000万,不到全国人口的1%,而美国这一数据为33%,法国为40%。仅在2012年,美国便有1310万人接受了心肺复苏培训。
二、如何心肺复苏
目前全球统一的心肺复苏标准技能要求是:
我们心脏停跳后,第一个受损的就是大脑, 如果心跳停止超过3-5秒,人会感到头晕,眼前发黑,站立不稳,甚至晕厥摔倒。如果心跳停止超过8-10秒,人会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如果心跳停止超过1分钟,此时脑已经停止工作,瞳孔散大,各种神经反射消失,呼吸停止。这时候如果不马上进行心肺复苏,那么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亡。
心脏停跳,必须马上拨打120,在120到达之前,唯一能救命的就是心肺复苏。
1、判断意识: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确定患者意识。
2、检查呼吸 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
3、呼救别人来帮忙!或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大声呼救,并让其他人拨打120。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 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 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 胳膊要与患者身体垂直、双掌根按压。
7、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 30:2 的比例进行。
如果是一人施救,可以按压为主,或只按压,不用人工呼吸;如果两人施救,或专业人士可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配合。
注意:如果是周围有体外自动除颤器,第一时间要拿到AED自动除颤,有研究显示,从心脏骤停发生到首次电击时间<4 min时,患者生存率可高达60%~75%。如果没有除颤器,就心肺复苏。
三、心肺复苏,担心的问题
1、如果帮助陌生人心肺复苏,如果没救活,或造成相关性损伤会被会被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如果只有一个人,只能按压,不能人工呼吸,或者只做胸外按压,不做人工呼吸,行不行?
仅仅做好胸外按压让心脏泵血,血液流动几分钟就能给急救人员以机会。
3、心肺复苏动作不标准会不会影响效果,这时候,如果不实施心肺复苏,几乎肯定死亡,但做心肺复苏,即使所谓的动作不标准,做了还有希望,不做希望就是0。同时平时偶尔看看这方面的科普,或者有类似的培训参加参加没坏处。
就像黄先生一样,有一个刚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的妻子,还经常关注心血管科普,这才救了黄先生一命,真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