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
中国疾控中心,国家营养调查数据库最新报告提示: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变,尤其是饮食发生了最大的变化,从多年前的吃不饱,到后来吃饱了,吃好了,甚至营养过剩。
因为饮食结构突然发生变化,导致了更多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那么我们的饮食到底有哪些变化,有哪些不合适呢?
一、谷物、块茎食物、蔬菜的比例都在下降
研究结果:
1982年到2012年,我们很多食物比例都在减少:
蔬菜的摄入量从316克/天,下降到269克/天。
谷类,也就是包括小麦、大米、玉米、豆类等等食物,从原来509 克/天下降到337 g/天;
块茎类食物,也就是红薯、土豆、山药、莲藕等等食物,从原来180克/天,下降到3,6克/天;
谷物,尤其是粗粮杂粮的比例更加减少,结果就是大家以精细粮为主,精细粮为主的结果是膳食纤维减少,维生素遭到破坏。长期的结果就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柳叶刀》研究显示2017年全球因粗粮不足,精细粮相对过多的原因导致了200万的心血管疾病死亡。
而健康饮食,更鼓励多增加一点豆类、玉米、小米、红薯、土豆等等食物;尤其蔬菜更是需要增加比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5种新鲜蔬菜,建议餐餐都有蔬菜,蔬菜重量的比例需占到每天饮食一半以上,深色蔬菜占到1/2之上。
二、水果、奶制品、鸡蛋和坚果有所增加,但仍不够
1982年到2012年,我们有些食物虽然有所增加,但总量仍不够:
水果从37克/天增加到40克/天;
奶制品从8克/天增加到25克/天;
鸡蛋从7克/天增加到24克/天;
坚果从2克/天增加到4克/天。
这些食物相对来说是健康饮食,是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物,虽然这些食物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总体摄入量还是较低水平,并远远低于中国营养指南的建议。
《柳叶刀》统计,2017年一年,因为水果摄入不足而导致的死亡有200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我国成年每人每天水果200-400克,可目前平均才40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各年龄人群喝奶有利于骨健康,尽量选择低脂、脱脂奶。每人每天建议平均饮奶300ml,可目前平均才25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周6个鸡蛋,近期发布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也推荐将坚果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建议每周吃50~70 克坚果。
三、畜禽比例过量,鱼类不足
从1982年到2012年,我们吃的肉越来越多了:
总的肉量从53克/天增加到138克/天;
猪肉的,从37克/天增加到64克/天;
鱼类反而从28克/天,降低到了24克/天。
健康饮食,要控制肥肉、内脏乃至猪牛羊等红肉的总量,同时肉类建议以禽类、鱼类、海产品为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水产品40-75克,而我们只有24克;每天畜禽类40-50克;而我们已经超过了138克。过多的肥肉、内脏、红肉,会增加高血脂风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的肉吃的过多,尤其畜禽类,鱼类相对有点少,我们以后可适当减少畜禽肉类,逐渐增加鱼类等水产品。
四、外出吃饭增加,油盐都超标
多年前就算有钱,外面的馆子也很少,无处就餐,现如今,很多人每周都在外面吃饭,甚至更多上班族每天都吃外卖。
1982~2012年,油盐变化
油从18克/天增加到42克/天;
盐从12.7克/天下降到10.5克/天。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有约56%的国人食用油超标,72%的人吃盐超标。高油高盐的结果就是高脂血症、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每人吃油25-30克,而我们已经超过42克;
吃盐虽然有所减少,但距离健康吃盐的每天每人少于6克,差距甚远。
总之,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确实越来越好了,但这种“好”是不是真的“好”吗?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应该从健康的一日三餐做起。
多一点粗粮杂粮,少一点精粮细粮;多一点鱼类水产品,少一点畜禽类肉;多一点水果蔬菜,少一点油盐;多回家陪爸妈妻儿吃饭,少一点外出胡吃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