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治心脏病的药
5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吃了3年,结果今天我告诉她没有心脏病,根本不用吃药!
一、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董大姐,今年50岁,被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3年了,长期服用什么丸、什么宝、什么胶囊、什么片、什么颗粒等等5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
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我的科普,得知药物不能随便吃,一定要有证据,尤其是长期用药会有副作用,所以吃药前,必须诊断明确才能决定是否吃药,是否长期吃药。
所以周一特意挂号来找我,董大姐给我讲述了她3年前的经过:
3年前,董大姐觉得不舒适,有时候会气短,叹气,烦躁,有时候会出汗,心慌,脸红等等不适。后来在就近的医院找了一个主任医师,做了一份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拍个胸片:主动脉硬化;做个心脏彩超:左室顺应性减低。抽血化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等全部正常。于是给她诊断了冠心病心肌缺血,让她长期服用5种心脏病的药物。
吃着药,董大姐的症状时好时坏,好像比原来好了一些,但又没有完全好转;医生又说冠心病心肌缺血需要终生吃药,于是董大姐就坚持吃了心脏病药物长达3年。
二、我说,这里面有3个错误:
1、不能根据一份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以辅助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但必须结合患者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或结合多次心电图不同的表现,才能诊断冠心病。而不能靠一份心电图不去对比,也没有典型的心绞痛,就去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
2、主动脉硬化、左室顺应性降低不代表一定是疾病
胸片提示主动脉硬化,首先主动脉不是心脏动脉,心脏动脉叫冠状动脉,那么就算主动脉有问题,也不能说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再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40岁左右的人,可能就会出现主动脉硬化,这个并不是什么罕见问题,也不能说就是疾病,也无需特殊用药。只需要健康生活,控制三高即可。
心脏彩超本身也不能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因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是心脏动脉血管狭窄的问题,彩超是看不到心脏血管的。所以彩超不能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只能辅助诊断心肌缺血,就算是左室顺应性降低也不代表是心肌缺血的诊断。严重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通过心脏彩超可能表现为室壁活动不协调,这或许是心肌缺血的一点点提示,而不是左室顺应性减低。
3、如果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没有吃阿司匹林和他汀也是错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真的是冠心病心肌缺血,那么冠心病的正规药物治疗必须有阿司匹林和他汀;他汀能降低坏血脂,升高好血脂,能抗炎稳定斑块,从未预防血栓,预防心肌梗死;阿司匹林能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预防心肌梗死。
那么如果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却没有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那就说明是治疗有误。
三、这3点排除了董大姐的心脏病:
1、没有典型的冠心病症状,且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
我们要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一方面是要有典型的症状,比如活动后、运动后、劳累后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后背疼痛、肩膀疼痛、牙疼、头疼、腹痛、咽部紧缩感等等情况。再结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来确诊。
如果没有典型的症状,那要诊断冠心病就需要结合冠脉CT或冠脉造影或心脏核素等等检查,而不能仅仅依靠不典型的症状加之模棱两可的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等检查。
2、症状可能就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更年期
董大姐今年50岁,3年前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肯定不是典型的心肌缺血,倒是非常像更年期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以症状时好时坏。虽然更年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好直接做检查诊断,但冠心病心肌缺血还是比较容易诊断的。我们不能不去主动的排出冠心病,就让患者长期服药,且长期服用一些不疼不痒的药物。
3、还是不放心,做了一个冠脉CTA,彻底排除冠心病心肌缺血
详细讲述后,董大姐还是不放心,说有没有100%准确的办法,比如造影什么的。我说造影是有创检查,本身有风险,实在不放心可以去做个冠脉CTA,和造影的结果差不多。也能看到血管的狭窄程度,不用住院,花费少,且不用把导管放在体内去,相对风险小。
最后做了一个冠脉CT,心脏血管完全正常,连一个小斑块都没有。
最终,3年的冠心病心肌缺血,被我排除了!白吃了3年药,花钱是小,面临副作用是大!
所以,诊断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慎重,我们不能放过一个真的病例,也不能冤枉一个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