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肌梗塞死后症状
在急诊抢救了一位44岁的心梗患者,最终没能成功......
虽然在医院,尤其是作为心血管医生,早已见惯了生死,但每每遇到患者因为病情危重离世,心里还是不适。尤其是遇到中青年的患者去世,更是觉得惋惜和心痛。
41岁,父母刚刚退休,正准备享受天伦之乐;孩子才上小学,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其实中年人心肌梗死往往比老年人要重,猝死风险要高。
在我们看来,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老年人身体相对比较弱,那么得了心梗危险更大。可是为什么中年人得了心肌梗死反倒风险更大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病例,我再告诉大家为什么年轻人心肌梗死后更容易猝死?
患者,41岁,男性,主因发作性胸闷憋气3周,加重伴大汗黑朦4小时入院。
患者近3周来,反复发作胸闷憋气,每次持续约4-6分钟左右,发作时五胸痛、心前区疼痛、后背疼痛等伴随症状,多于活动、快走、上楼后发作。休息几分钟即可缓解,缓解后如常人。患者未予重视,不曾就诊,入院前4小时,患者休息中再次发作胸闷憋气,较前明显加重,同时伴随后背疼痛、胸闷憋气等不适。患者自行含服救心丸等药物,但症状未见改善,后患者前往厕所的时候,突然眼前发黑,差点晕倒,随后家属才拨打120。
120赶到后,见患者周身湿冷汗,测量血压70/40mmHg,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予以100mg多巴胺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升高血压,同时给予300mg阿司匹林和180mg替格瑞洛口服。抬患者上120车,同时通知胸痛中心启动导管室,做好抢救准确。
患者既往没有明确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父母体健,无明确的家族遗传病史。
患者抽烟20年,30支/天,少量饮酒,身高174cm,体重90kg,入院查随机血糖14.4mmol/L。
患者送达急诊后,正准备从120车上抬下去,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立即启动除颤器250J电击除颤。除颤后心电图监护显示逸搏心律,随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肾上腺素等等药物抢救。
......
抢救没有成功,患者口唇青紫,面色晦暗,当把气管插管的管子从患者嘴里拔出来的时候,沾满了粘液。家属在急诊室外撕心裂肺地痛哭,可是患者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根本不知道,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一、41岁怎么就发生心肌梗死了?
患者抽烟20余年,平时饮食爱吃油腻食品,加之爱喝碳酸饮料,体重严重超标。平时也不查体,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三高,从入院的血糖可知患者高度怀疑糖尿病,至于有没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已经不得而知。因为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就算平时低血压,但120到的时候患者已经低血压休克,无法准确判断平时的血压;入院属于急诊,一般不超血脂,故没有血脂结果。
抽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糖尿病,可能潜在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源。近1年来患者因为工作原因,长期熬夜到凌晨2点,早晨六七点起床,睡眠不够,压力大最终诱发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引发室颤,直至猝死。
二、年轻人心肌梗死为什么常常比老年人严重?
1、不重视
大多数年轻人平时没有任何不适,越是身体健康,越觉得没事。小毛病经常不去看,认为扛扛过几天就没事了。
岂不知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化,中青年人也会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尤其是近3周来,这位患者多次胸闷憋气,每次4-6分钟,多于活动、快走、上楼等情况下发作,这其实是典型的心绞痛,可是患者未予重视,不曾就诊。
如果是老年人不舒服,大多数都能及时就诊及时就诊后,经过正规治疗,就能避免心肌梗死。
2、不查体
老年人慢性疾病多,尤其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都主动或被动地去医院查过体,知道自己有没有三高,有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有就能积极正规地控制。
可是年轻人,大多数人都不愿去查体,因为没有不舒服,就不会认为自己有疾病,岂不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初期常常没有任何不舒服,只能靠主动查体发现。
三高长期没发现不去控制,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3、没有侧支循环
老年人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大多数都有一个缺血预适应,也就是平时就可能有冠心病,心血管本身就有狭窄,那么对于平时这种慢性狭窄的心脏血管,逐渐的就会长出侧支循环。简单说主支血管缺血后,会有一部分新生的小血管长出来。就好比一棵大树的树干不好了,会从旁边发出另外的树枝,这就是侧支循环。侧支循环形成后,即使发生了心肌梗死,血管突然闭塞,那么侧支循环也能帮助闭塞的血管分担一部分任务,承担一部分血供。
可是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大部分平时没有慢性心肌缺血,那么就没有形成侧支循环。一旦发生心肌梗死,那么大血管供血的部位全部失去血供,坏死心肌更多,更容易发生猝死。
年轻人,一定要在乎自己,在乎自己就会在乎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