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生遗书中,我看到: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掉她的童年
14岁女生遗书中,我看到: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掉她的童年,14岁小女孩的遗书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无戒的小说《余温》中有这样一句话:“死并不需要勇气,相反活着才需要勇气。”这句话触动了很多人,因为有一部分人他们活着很累,真的是需要勇气才能活下去。
这个14岁的女孩子,她在最美的年纪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跳楼之前她留下了一封遗书,一共有三页,内容有很多。
遗书的第一句是: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可见这个小姑娘对父母的失望,遗书的第一部分写这个小姑娘的崩溃,写她为什么要轻生,原来是因为父母对她要求太高,压力非常大,而且父母会辱骂她甚至棍棒教育。
她在遗书中写道:“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这句话让很多人感到心酸,她是得有多失望,她从自己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任何的爱意。
而且父母还会对她进行棍棒教育,“巴掌打在脸上最疼,然后是手背,再是手臂,最后是大腿,打在背上还行,被皮带或者电线抽时腿上最疼”“没日没夜不停地尖叫声骂最难听的话”“从主卧传出来的谩骂声”,这些都是让女孩崩溃的根源。
第二部分写女孩活着的疲惫,她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做尽了别人的出气筒,因为受不了父母,父母也受不了自己,所以她决定消失,女孩表示自己真的尽力了,实在是受不了了。
第三部分女孩交代了一些事情,比如微信里的钱都给父母了,父母报的羽毛球课可以成年人去上,而且她不会把家里变成凶宅,把奶奶接回来,给学校还书,还要给小朋友买棒棒糖,她告诉父母好好对待弟弟,避免这种伤害。
女孩子遗书中写道了这样一句话: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掉她的童年,孩子被毁掉的童年可能需要一生去治愈。
遗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把我们想的太坚强了,反省这件事就留给岁月好了,最后一句话中,她把“我”改成了“我们”,最后再替和自己一样的孩子说一句话。
很多人表示看完这封遗书看哭了,明明是用来写作业的三张作文纸,却写满了无奈与悲伤,写满了小女孩的痛苦,她明明是那么善良,最后还在替别人着想。
小女孩的悲剧给很多家庭敲响了警钟,想必她的父母应该也很后悔,不应该对孩子那么严格,伤害了孩子,而且已经无法弥补了,其实在现实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将孩子当成自己攀比的工具,孩子一旦考试没考好,就会给孩子施压,压的孩子喘不过气。
电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就是这样的妈妈,她一颗心全部扑在了“鸡娃”上,她的孩子必须是学霸,必须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参加竞赛的时候必须拿奖,她的攀比心很强,吃水果的时候都要当众考孩子水果的英文是什么,只为了自己可以扬眉吐气。
她将自己所有的情绪都转换成为了“鸡娃”的动力,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在她给的压力下苦不堪言,“我觉得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成为了孩子的心里话。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吐槽,一位父亲A吐槽另一位父亲B,A父亲的儿子从滑滑梯那里滑下来了,B父亲就让自己的儿子也去滑,B父亲的儿子年龄比较小,不敢滑,B父亲就恨不得进去把孩子的筋扒掉,为了缓解自己的尴尬,B父亲说:我们家孩子打小就聪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事。
这位父亲连孩子滑滑梯这样的小事都要去和别人攀比,让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不好吗?为什么要和别人攀比,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不是父母用来攀比的工具,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中苏醒在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要“落后”于其他孩子的时候,就大量给孩子报补习班,给孩子施压,结果孩子因为压力过大患病了,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父母希望孩子成才是可以理解的,但过于多的压力是对孩子不利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的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长期的压力会对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压力过大对孩子的身体没有好处,同时长期的压力也会引起一些心理疾病。
“因材施教”是流传多年的一种教育方式,父母应该“因材施教”,而不是跟风攀比所以“鸡娃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位教育专家表示:对待孩子的成长,家长需要做到的是平常心,有帮助孩子提升综合素质的决心和能力,也有接受孩子平庸的坦然。
父母也要换位思考既然自己既然是个普通人,为什么要要求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呢,这也是不切实际的。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减少吼叫孩子或者棍棒教育孩子,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言语压力会造成孩子大脑损伤,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全,对言语调节能力比成年人差很多,处于压力的环境下时,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转换成为“求存模式”,孩子会变得胆小、谨慎、讨好他人,很多讨好型人格就是这样形成的。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如果吼叫或者殴打孩子,孩子也会学习父母的方式对待别人,这样不好的行为习惯会一直恶性循环下去。
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努力了就够了,不要揠苗助长,静待花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你们怎么看待“鸡娃”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