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七年级语文

部编版2019一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9一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肌肤 蓄(chù ) 水藻 落(zhuó)

B、 粗旷 高(mào) 屋檐 临 (wèi)

C、 憔悴 整宿(xiǔ ) 决别 仿膳(fǎng)

D、 分歧 时(shà) 蓑笠 打(chuí)

2.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我们原来打算天黑前赶回家,突如其来的一场春雨使我们这个小山村滞留了一夜。

B.喜讯传来北京城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地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游行活动。

C.他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当身边的同学遇到困难,首当其冲站出来帮助别人的一定是他。

D.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的找,最终还是没找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云雀猛地从香樟树上飞起,____,往朝霞万里的高空飞旋。

A.仿佛利箭般离弦 B.如同猛虎般出山 C.像陀螺样打转转 D.好似炮弹样出膛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山行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6. 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描写了严冬过尽,万象更新、阳光和煦的春天,山中迎来了风景最好的时候。

B. “弄春晖”三字,写“山光物态”,即风光,非常空灵,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C.“轻阴”,微有一点天阴,这是客人告辞的理由,他看到了天气变化的征兆,所以意 欲趁早下山,主人的看法与他一样。

D. 诗歌最后两句说明,即使天气晴朗,你只要进了深山,到了高处,还是不免会打湿衣裳。

7.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诗的题目是生活化的,本诗“山行留客”,就是一个生活事件。

B. 这首诗是用主客之间对话中主人的语气写成的。

C.诗歌最后两句以退为进,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意蕴异曲同工。

D.本诗富有情趣,不仅意境清幽,而且哲思隽永,是一首优美的送别诗。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端愁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无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年号。②系狱:拘禁于牢房。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商有/段姓者 B.置于/雕笼中 C.吾/半年在狱 D.即日/放之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置( )(2)及( )(3)堪(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

(2)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

11. 结合文段内容思考,段姓富商到底感悟到了什么?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 , 风正一帆悬。

(3) ,小桥流水人家。(4)水何澹澹,

(5)知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 (6) ,思而不学则殆。

(7)海日生残夜, 。(8)正是江南好风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文章,完成14—17题。(13分)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成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

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并没出动,只是沙滩上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喧哗咆哮的黄河,凌流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说不定还要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美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的,胖油油的,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有的追,有的逃,有的跑,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13.文章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塞外春天的图画?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3分)

14.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

15.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3分)

16.联系全文,说说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7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17. 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8. 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 4分

(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19. 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3分

20. 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3分

21. 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写出你的感受,不少于80字(6分)

(1)一位年轻的母亲,

为了能够给患病的儿子移植肝脏,每天跑步十几公里,上下楼梯近2小时,短短一个月,瘦掉20多斤,成功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2)王老太养育了两个

儿子,长子是公务员,次子是商人,生活富足。王老太年逾花甲,丧偶独居多年,但是两个儿子均以工作忙为借口拒绝探视老人,王老太起诉至法院,要求法官判决他们至少每个月来探望自己一次。

23.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我们便由少不更事的懵懂少年走进了花一般的青春年华,我们背起行囊,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未来。当我们打开行囊,清点着自己的收获时,才发现自己的行囊里,既有理想、憧憬、成功、责任,也有失败、忧愁、烦恼……

请以《十四岁,我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9一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0191022)

1. D 2.C 3.B 4.C 5.D 6.C 7.D 8.A

9. ①安置②等到③禁受得住

10.(1)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接待客人并诵读诗歌

(2)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快乐啊

11.①自由对动物或人都十分的重要,没了自由就没有了快乐.

②只有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时,才能发现自己所无法了解到的事实真相.

12.①随君直到夜郎西②潮平两岸阔③枯藤老树昏鸦④山岛竦峙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⑥学而不思则罔⑦江春入旧年⑧崔九堂前几度闻

13.文章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塞外春天的图画?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4分)

百鸟报春图,黄河开冻图,百花闹春图,百兽嬉春图 四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

14.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兽嬉春的情态,抒发了作者对塞外春天的喜爱之情。

15.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3分)

欲扬先抑,为后文描写塞外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做铺垫。

16.联系全文,说说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的思想感情。

17. 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②从容安排身后事。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

18. (1)①“镌刻”原指雕刻。②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

19. 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

20. ①年纪大但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21. 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②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③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

22.围绕对父母的感恩和陪伴来作答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