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初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21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

2021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考试

一.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 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 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② _________________,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③ 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④ 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⑤ 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⑥ ____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⑦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李白由己及人,借伤离惜别的曲调抒发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书写时注意字形。

答案:①凭君传语报平安 ②独坐幽篁里 ③百般红紫斗芳菲 ④双袖龙钟泪不干 ⑤万里赴戎机 ⑥朔气传金柝 ⑦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愧zuò ( ) shì( )言 妇rú( )皆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愧怍”的意思是惭愧,“怍”是竖心旁;“誓言”的意思是相互约定的话;“妇孺皆知”意思是妇女、小孩都知道,指众所周知,“孺”的意思是小孩子,偏旁不要写错。

答案:怍 誓 孺

3.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 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___

③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④但当涉猎: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课内实词解释

答案:①放下 ②气愤的样子 ③另,另外 ④只,只是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史事。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文章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幼时照顾他的底层劳动妇女阿长深切的怀念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B选项中《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或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会上慷慨淋漓地斥责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B.为了发展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他鞠躬尽瘁,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C.刘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悉心指导,所以我们选他做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

D.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解析:A.选项中“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用在此处恰当;B选项中“鞠躬尽瘁”意思是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用在此处恰当;C选项中“当之无愧”指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成语用在此处句式杂糅;D选项“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用在此处恰当。

答案:C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C.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D.为了保护家园,我们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解析:B选项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使”;C选项两面对一面,应将“能不能”去掉;D选项否定不当,应删掉“不得”。

答案:A

7.名著阅读题。(7分)

(1)下列对名著《骆驼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了一系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B.《骆驼祥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C.《骆驼祥子》中,虎妞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幸福却又好逸恶劳,控制欲极强,她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D.《骆驼祥子》中,小福子是一一个善良、可悲的人物,母亲被父亲打死,父亲又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为了养活弟弟,她不得不出卖自己。

解析: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是旧社会的思想对祥子的压迫。在小说的前半部,他对生活只具有简单朴素的愿望,但当时是一个失去公平和公正、腐败罪恶的社会,勤劳不能致富、没有权势的人致富也将被掠夺,这个黑暗的社会毁坏了人的基本生存权利,也毁坏了维护人生存也发展的正常规则。从而活活令这个曾经“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善良正直、年青力壮的人堕落。

答案:C

(2)阅读片段,回答问题。(5分)

①可以投奔的,可以依靠,人,在祥子心中,只有两个。打算努力自强,他得去找这两个。A是圣人,必能原谅他,帮助他,给他出个好主意。顺着A的主意去做事,而后再有B的帮助,自己打外,她打内,必能成功,必能成功,这是无可疑大的!

……

②这样计划好,他的眼亮得像个老鹰的眼,发着光向四外扫射,看见个座儿,他飞也似跑过去,还没讲好价钱便脱了大棉袄。跑起来,腿确是不似先前了,可是一股热气支撑着全身,他拚了命!祥子到底是祥子,祥子拼命跑,还是没有别人的份儿。见一辆,他开一辆,好像发了狂。汗痛快地往外流。跑完一趟,他觉得身上轻了许多,腿又有了那种弹力,还想再跑,像名马没有跑足,立定之后还踢腾着蹄儿那样。他一直跑到夜里一点才收车。

① 文段中提到的祥子可以投奔依靠的两个人是:A:__________,B: __________。(2分)

②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体现了当时祥子怎样的心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②此题考查人物描写的辨析及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是“哪种”只答一个。

答案:①A曹先生,B小福子。②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祥子的急切。

二、阅读与赏析(共32分)

(一)(10分)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①,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逐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②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③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注]①改适:改嫁;②适母:嫡母;③姊:姐姐。

8.下列句中的“以”与“又以告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亦以此自矜B.蒙辞以军中多务C.自以为大有所益D.以私粟与统9.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骆统的父亲骆俊被害,母亲改嫁,骆统八岁就随亲戚乡人回会稽了。

B.骆统十分孝顺,年少就不忍亲母伤心,侍奉自己的嫡母也非常谨慎。

C.骆统为人仁义,乡里饥荒,骆统担心乡人,因此自己也减少了饮食。

D.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声名显扬。

10.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数问其:___________ ②母亦之: ___________

③以私粟统: ___________ ④由显名: ___________

11.翻译文中的划线句。(2分)

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8.此题考虚词“以”的用法,题干中的“以”是“把”的意思。A选项是“凭借”,B选项是“用”,C选项是“认为”,D选项是“把”9.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人物的形象,第一自然段主要写饥荒时骆统为了同乡和远方的客人,自己缩减粮食,并不是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答案:8.D 9.D 10.①原因 ②认为……贤德 ③给 ④这

11. (我)不想增添对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看罢了。

翻译: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他的母亲送他,他拜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呢。”骆统说:“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当时发生饥荒,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么心思独自吃饱饭!”姐姐说:“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于是就分发施舍,骆统由此出了名。

(二) (4分)

润州听暮角①

(唐)李涉

江城②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注:①文宗时,诗人曾被流放康州,此诗很可能作于迁谪途中。②江域:临江之城,即润州。

12.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整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一关系,从内容上说,表现在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辨证关系。诗中的意象有:号角、江水、沙漠、鸿雁等。创造了一种萧索荒凉、孤寂的意境。

13.“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答案:12.典型的意象:号角、江水、沙漠、鸿雁等。营造了一种荒凉与寂寞的意境。 13.诗的前两句巧妙地借助幽怨的边声和茫茫的江水,将抽象的心中的思乡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后两句借写鸿雁受惊吓腾空远飞,表达自己远离家乡思乡却不得归的惆怅,进一步寄托更强烈的思归之情。

(三) (4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里,我还很记得,是地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14.大字不识的阿长为什么会关心《山海经》?可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划线句中“震悚”一词是什么意思?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名篇《阿长与<山海关>》

答案:14.阿长关心山海经源于她对“我”的关爱。她是一个热心、关爱孩子、淳朴的人。

15.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体现了“我”当时惊喜的心情。

(四) (14分)

认亲

侯发山

(1)那天,龙飞和妻子文静正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档寻亲栏目,就是失去亲人的家属提供线索,由社会各界力量帮忙寻找。其中一大部分因为线索充足,加之现代化手段,以及志愿者的倾心投入,最终都能够找到。也有一少部分,因为年代久远,蛛丝马迹都没有,希望就成了泡影。

(2)当时电视上出现一个大叔,他来自四川农村。四十多年前,他们七个月大的儿子丢失了,找了几十年也没有找到。男人姓陈,他对主持人倪萍说,当时他们两口子在山腰的一块田里刨土豆,儿子在田边的竹篓里睡觉。两口子干了半天活,到田边去歇息时,才发现儿子不见了。这么多年,两个人辗转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打上半年工,然后再赶往下一个地方,赚钱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找儿子。他们常年在外,老家几乎很少回去,最近从老家传来消息,说家里的房子已经坍塌了。十年前,因为思念儿子,老伴的眼睛哭瞎了;五年前,老伴病逝了。

(3)陈大叔只有六十岁,看上去像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他虽然一直平静地叙述着,却是一脸的无助。看得出,他强烈压抑着心中的悲伤。

(4) 很显然,他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儿子,自己也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5) 可是,大家都能看出来,陈大叔给出的线索太少了,他的儿子没有找到的可能。

(6)龙飞鼻子酸酸的,文静也用纸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7)倪萍对陈大叔说,你还记得儿子长什么模样吗?他身上有没有特别的特征?

(8)陈大叔说,我只记得他小时候的模.....他的脸上有块特别明显的胎记。

(9)龙飞和文静对视一眼。

(10)龙飞摸了摸自己脸上的胎记,看着文静,迟疑了一下,说:“我,我是不是该去认亲?”

(11)“应该去。老人家太可怜了。”文静点了点头,鼓励龙飞。

(12)龙飞说:“要不要给萌萌商量一下?”萌萌是他们的儿子,在大学读书。

(13) 文静说:“不用商量,给他解释一下就中。再说,他小时候就一直要爷爷,现在爷爷回来了,他应该高兴才是。”

(14)就这样,龙飞联系中央电视台“寻亲栏目组”,声称自己就是陈大叔的儿子。“寻亲栏目组”喜出望外,急忙联系双方见面。

(15) 陈大叔见到龙飞那一刻,愣怔了好半天,似乎不敢上前相认。

(16) 瞅着陈大叔,龙飞心里刺疼刺疼的。陈大叔的头发都已经花白,像是落了一头的雪。可以想象到,为了寻找儿子,老人家饱受了怎样的磨难。

(17) 龙飞说:“爹,我是您儿子啊。”说罢,上前抱着陈大叔,眼里的泪不由得流了出来。龙飞一边哭一边诉说自己寻找生身父母也找得好辛苦,说要不是看电视,真不敢相信这辈子还能见到他。

(18)陈大叔落泪了。他颤抖着手,抚摸着龙飞的肩膀,也呜嗬呜嗬地哭起来,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19)后来,龙飞就把陈大叔接回了家里。龙飞在城里开家店铺,经营着五颜六色的布匹,买的房子也在城里。陈大叔勤快,龙飞不让他去店里帮忙,他就在家里忙活,没事干了,就去拖地板,有时一天拖三四遍,都能照出人影来。

(20)儿子找到了,也有了家,陈大叔好像一下子掉进了福窝里。

(21)萌萌从学校回来,一家三代更是其乐融融,家里边充满了爱的温馨。

(22)二十三年后,陈大叔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他拉着龙飞的手说:“孩子,谢谢你!其实,你不是我的孩子,他脸上的胎记在左边,你的在右边。当时,看你哭得那么伤心,我也就认了。”

(23)龙飞说:“爹,我知道我不是你的儿子,因为在我两岁的时候父母先后病逝了.....看到您无依无靠,我和文静商量后就认您了。”

(24)陈大叔粲然一笑,蠕动着嘴唇,还想说点什么,眼睛一闭,再也没有睁开。

(25)萌萌得知真相后,写成故事放在了网上。陈大叔的老家人看到这个故事,就在网文后面留言说,当年老人的儿子被狼叼走了,害怕老人知道真相挺不过去,村人就隐瞒了事实,都说是丢了,是为了让老人心存希望,活下去。

16.依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3分)

情 节

陈大叔的心理或表现

龙飞的心理或表现

丢失儿子,央视寻亲

同情迟疑

央视援助,龙飞认亲

惊讶感动

一家团聚,其乐融融

勤快幸福

关爱大叔

粲然一笑

讲出实情

17.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10)段的划线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23)段划线句子中,龙飞说知道自己不是陈大叔的儿子,这在前文已有暗示,请找出两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无助悲伤;激动心疼(流泪痛哭、疼惜流泪);弥留之际,说出真相。18.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龙飞听到陈大叔说儿子脸上有块特别明显的胎记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或纠结、犹豫不决),表现其心地善良,富有爱心。

19. 由点到面,从广度和深度上强调了故事的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主题。通过写老家人得知故事后的留言,交代了老人寻亲的背景,表现了村民的善良,由个人到群体,深化了文章大爱的主题(表现了“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的主题)。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 分)

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融入生活,享受生活,我们也会拥有丰富多彩的经历,每一次的经历,也都可能带来不一样的收获——收获心灵的蜕变、 生活的哲理、亲情的无私、友情的可贵....

请以“那次经历,那份收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中不要出现校名及人名; (2)不少于600字。